萧斋尽日掩藜蒿,剑气干星夜怒号。
睡起拂衣炎雾重,诗成仰屋漏天高。
何知非翠摧牛角,剩有雌黄染兔毫。
揽镜忽勾乡思起,莼湖寻梦五更劳。
萧斋尽日掩藜蒿,剑气干星夜怒号。
睡起拂衣炎雾重,诗成仰屋漏天高。
何知非翠摧牛角,剩有雌黄染兔毫。
揽镜忽勾乡思起,莼湖寻梦五更劳。
诗句解析与译文:
- 萧斋尽日掩藜蒿:在萧瑟的斋室中,整日关闭窗户,只留一隅读书之地。这里的“萧斋”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远离尘嚣的状态;而“掩藜蒿”则可能隐喻着隔绝外界干扰,专注于内心世界的修行或创作。
- 剑气干星夜怒号:形容夜晚书房中的剑气直冲云霄,如利剑出鞘般激烈和张扬。这可能象征了诗人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激情与决心,或是对理想与信念的坚定追求。
- 睡起拂衣炎雾重:诗人醒来时,窗外的热浪如同浓烟般扑面而来。这里的“拂衣”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挣扎,而“炎雾重”则形象地描绘了早晨的暑气和困顿。
- 诗成仰屋漏天高:诗人完成了诗歌的创作,抬头仰望天空,感受到雨水透过屋顶滴落的景象,似乎连天空都显得更高。这反映了诗人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以及对自然的敬畏。
- 何知非翠摧牛角:这里用“翠摧牛角”比喻诗文之美能摧毁一切陈腐之物,展现了诗人作品的力量与影响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自信与骄傲。
- 剩有雌黄染兔毫:诗人在写作过程中,使用雌黄(一种古老的书写颜料)为文字添加色彩。这里的“染兔毫”意味着虽然笔力尚弱,但已经初显锋芒,预示着诗人未来的文学成就。
- 揽镜忽勾乡思起:诗人忽然拿起镜子,心中涌起了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情感的突然涌现,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的孤寂或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 莼湖寻梦五更劳:诗人在深夜寻找梦中的故乡(莼湖),并在梦中重温往昔的温馨时光。这种不懈的努力与追寻,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和对过去的不舍。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表达,描绘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中孤独创作的场景。从清晨的起床到完成诗歌,再到深夜里对故乡的思念,诗人的情感起伏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图画。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状态的记录,也是对人性、情感和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种深刻反思。
- 艺术手法:通过对比(如“剑气干星夜怒号”与“诗成仰屋漏天高”)和象征(如“剑气”与“剑气干星夜怒号”中的“剑气”象征文学创作的力量),诗人巧妙地将抽象的艺术表达具象化,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情感深度:诗中提到的“揽镜忽勾乡思起”和“五更劳”,展示了诗人在面对孤独和创作压力时的复杂心理活动。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也揭示了人在异乡漂泊时对家的无尽思念。
- 文化内涵:通过对传统元素如“剑”、“星辰”、“剑气”等的使用,以及古诗文的经典引用,诗人成功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情感相融,使诗歌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
徐兆玮的《雨窗夜起杂志四律·其一》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次对传统文化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探索。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反思,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成功之作,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