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粟兹重过,东风日已西。
扁舟红树雨,古寺绿蘋溪。
暮霭冰寒磬,晨星落照泥。
残僧同水宿,不寐候鸣鸡。

《过金粟寺值日暮宿舟中》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金粟兹重过,东风日已西。
  • 金粟寺: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寺庙。
  • 重过:再次经过。
  • 东风日已西:东风开始吹拂,太阳已经向西落。
  1. 扁舟红树雨,古寺绿蘋溪。
  • 扁舟:小船。
  • 红树:指红色的树叶或者花朵,这里可能是指树木上的红色装饰或花朵。
  • 绿蘋(pín):一种水生植物,叶子翠绿,形似蘋菜。
  • 古寺:古老的寺庙。
  • 绿蘋溪:绿色的水面上生长着蘋草的地方,可能是一条小河或者溪流。
  1. 暮霭冰寒磬,晨星落照泥。
  • 暮霭:傍晚时的云气或雾气。
  • 寒磬:冷冽的声音,可能是指磬声在寒冷的空气中显得更加清晰。
  • 晨星落照泥:清晨的星星映照在泥土上。
  1. 残僧同水宿,不寐候鸣鸡。
  • 残僧:年纪较大的和尚。
  • 水宿:在水中搭帐篷过夜。
  • 不寐:失眠,形容夜晚无法入睡。
  • 候鸣鸡:等待公鸡的打鸣。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金粟寺的所见所感。首联“金粟兹重过,东风日已西”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诗人再次来到这里,而时间已经到了黄昏。颔联“扁舟红树雨,古寺绿蘋溪”描绘了夕阳下的景色,小船在雨中穿行,远处的古寺在绿意盎然的水中显得更加宁静。颈联“暮霭冰寒磬,晨星落照泥”则进一步展现了傍晚和早晨的不同景象,暮霭中的磬声给人一种冷清之感,清晨的星星和露水映照在泥土上。尾联“残僧同水宿,不寐候鸣鸡”则表现了诗人与和尚共同度过的一夜,尽管没有睡眠,但仍然等待着第二天的第一声鸡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禅意的场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