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闻鸡唱,方惊旅梦残。
风高城角动,月落曙星寒。
袖里书羞献,堂前铗倦弹。
萍踪何日定,抚枕泪珊珊。
【注释】
- 闻鸡:听到鸡声。
- 不觉:没有意识到。
- 方惊:才感到惊讶。
- 旅梦残:旅途中的梦幻已消失。
- 风高城角动:指秋风刮得很高,使城角的旗杆都抖动了。
- 月落曙星寒:月亮已经落下,曙光来临,星星显得更加寒冷。
- 袖里书羞献:意思是把诗献给别人时,因为害羞而不好意思。
- 堂前铗(jiè)倦弹:在公堂前弹奏琴,因为疲劳而懒得弹。
- 萍踪何日定:我漂泊不定的踪迹何时才能稳定下来。
- 抚枕泪珊珊:抚摸枕头时泪水纵横。
【赏析】
这是一首羁旅行役之作,表达了作者游子在外漂泊,思归心切,但不知何时能结束流浪生活的心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凄清悲凉,富有真情实感,是一首优秀的抒情作品。
“闻鸡不觉闻鸡唱,方惊旅梦残”。这句的意思是说,一听到鸡叫声,才发现自己已在旅途上奔波一天,才惊觉自己的旅程也即将结束。诗人从听到报晓的鸡鸣声写起,渲染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方”字承上启下,由听觉转入视觉感受,写出了时间推移之速和景物变迁之快;“不觉”、“方惊”二字则点明了时间的无情和旅途的艰辛。这一句中,“不觉”与“方惊”相呼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惆怅。
“风高城角动,月落曙星寒”。这句的意思是说,当晨风呼啸,吹动着城墙角上的旗帜时,一轮残月已经悄然降落在东方的天际,而那些闪烁着微弱光芒的星星也显得格外寒冷。这里的“城角”,既指自然景物,也借指诗人的行踪;“风高”与“月落”相互映衬,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这两句通过写景,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孤独、寂寞和无助之感。
“袖里书羞献,堂前铗倦弹。”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虽然我很想把这首诗献给您,但是因为我太害羞而不敢拿出来;虽然我很想在公堂前弹奏琴曲,但是由于太疲倦而懒得弹了。这里的“袖里书”指的是诗稿,“堂前铗”指的是乐器。这两句通过描写诗人的内心活动,进一步展现了他的思乡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萍踪何日定,抚枕泪珊珊。”最后一句的意思是说,我漂泊不定的足迹何时才能安定下来?我抚摸着枕头时泪水纵横流满面庞。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渴望。诗人以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