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褐起词曹,与曾胡诸老,同赞中兴,更为海国徇行,使节三年开济远;
横经添讲舍,于汉宋群儒,独探奥旨,犹及礼堂写定,遗书百卷楷模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直接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赞”“徇行”“开济”的书写。
【答案】
①赞:辅佐。②徇行:奉命外出办事。开济:指治理国家。③汉宋群儒:指宋代的学者。④遗书百卷:指曾国落的《曾文正公全集》。楷模:榜样;模范。
释褐起词曹,与曾胡诸老,同赞中兴,更为海国徇行,使节三年开济远;
横经添讲舍,于汉宋群儒,独探奥旨,犹及礼堂写定,遗书百卷楷模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直接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赞”“徇行”“开济”的书写。
【答案】
①赞:辅佐。②徇行:奉命外出办事。开济:指治理国家。③汉宋群儒:指宋代的学者。④遗书百卷:指曾国落的《曾文正公全集》。楷模:榜样;模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直接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赞”“徇行”“开济”的书写。 【答案】 ①赞:辅佐。②徇行:奉命外出办事。开济:指治理国家。③汉宋群儒:指宋代的学者。④遗书百卷:指曾国落的《曾文正公全集》。楷模:榜样;模范
徐福澄,字君房,是清代的诗人。 徐福澄的生平和作品在历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参与了政治和社会事务,留下了不少诗作。其中,《挽郭嵩焘联》是其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西湖茶舍联》。全诗如下: ``` 西湖茶舍联 十载许勾留,与西湖有缘,乃尝此水; 千秋同俯仰,惟青山不老,如见故人。 ``` 译文: 我在这里已经停留了十年多,与西湖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就品尝这泉水吧; 千年的时间可以让人低头仰望,只有青山永远年轻,仿佛能见到老朋友一样。 注释: - 西湖:指杭州西湖。 - 茶舍联:即茶楼对联,是古代文人墨客常写的对仗工整
【注释】 太白楼联:唐代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有《清平调》诗三首。杜曲:在长安西南二十里,汉宣帝时置杜县,后因避汉武帝名讳改为杜城,即今之杜南乡。 报君以士:报答君主的恩情,指效忠朝廷。识:通“智”,明智。汾阳:唐玄宗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曾封为太原郡公,故称汾阳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首句点出诗人身份和所处位置,表明诗人胸怀天下,关心国家大计;次句赞颂诗人爱国之情和对国家的忠诚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是衡岳七十二峰灵气所钟 - 注释:衡山(位于湖南省)有七十二峰,这里提到“灵气所钟”,意指这七十二峰汇聚了天地间的灵气。 2. 片言悟道,三省修身 - 注释:通过简短的话语就能领悟到道理,多次自省以修身养性。 3. 宗学接南丰 - 注释:南丰,可能指的是南宋时期著名学者、诗人朱熹(朱子)的家乡,这里的“宗学”意味着追随朱熹的学说和学问。 4. 伯仲之间伊吕见 -
【注释】 ①箕托:比喻曾国荃如箕(像簸箕一样)之托。②继彭杨:比喻曾国荃继彭玉麟、杨载福之后,为湘军将领。③朝无倚,民无依:指太平天国在曾国荃的领导下,已无依靠,形势危殆。④故国:指清朝。⑤元老:这里指曾国藩。⑥大江声遍哀歌:指太平天国失败后,曾国藩被革职查办,流放长沙。⑦关气数:指曾国藩与太平天国的命运有关。⑧晋之赈,粤之防:指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先后平定了太平天国的两股势力。⑨平吴之绩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把握全诗思想情感,分析诗歌手法及其艺术效果,最后指出诗歌的表现手法及作用。本诗第一句为点明主旨的句子,第二句是承接前文的议论抒情,第三句是写景,第四句是再次抒发感慨,五句是总结全文。 译文: 国家大任,重任在身,回顾一生伟大的功勋和丰功伟绩,难道还期待后辈普通议论称赞;
忆旧游 记篮舆陟磴,画舫摇波,凭眺吴天。 未尽登临兴,忽匆匆返棹,远隔云烟。 几番莺啭蝉咽,空卧海东边。 笑维摩善病,韶光浪掷,撇眼三年。 译文: 回忆过去游玩的情景,乘坐小车登上石阶,船在波浪中飘荡,我凭栏眺望远方的吴国天空。没有尽情欣赏登高时的美景,忽然之间却急忙返回船只,远离了云烟缭绕的景色。多次听到黄莺啼叫和蝉鸣,我只能躺在床上休息。嘲笑维摩诘善养生之疾,时光白白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