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草正繁,开轩犯余绿。
非不怡君颜,中有数本菊。
由来杜衡芳,萧艾不同育。
一朝快芟薙,东篱采盈掬。
草菊何恩怨,万物各以族。
扶之恐不直,去之恐不速。
锄草
孟夏草正繁,开轩犯余绿。
非不怡君颜,中有数本菊。
由来杜衡芳,萧艾不同育。
一朝快芟薙,东篱采盈掬。
草菊何恩怨,万物各以族。
扶之恐不直,去之恐不速。
注释:
- “孟夏”:指夏季的第二个月,通常指的是农历五月中旬到六月下旬。
- “草正繁”:指草长得非常茂盛,生机勃勃。
- “开轩”:打开窗户,表示想要欣赏外面的景色。
- “余绿”:指窗外的绿色植物。
- “非不怡君颜”:意思是说即使草很茂盛,也不影响你(我)的心情。
- “中有数本菊”:指窗前有几株菊花。
- “由来”:一直以来。
- “萧艾”:这里指两种不同的植物,一种是竹子,另一种是艾蒿。
- “不同育”:生长的环境不同,所以它们的特性也不同。
- “一朝快芟薙”:形容一种突然的快乐和满足感。
- “东篱”:古人常在东边的小篱笆旁采摘野菜或菊花等。
- “盈掬”:形容数量多,用手一捧就是满满一握。
- “草菊”:这里指的是草木中的菊花。
- “恩怨”:这里可能是指草和菊花之间存在某种情感上的纠葛。
- “万物各以族”:每个生物都有其特定的分类和归属。
- “扶之恐不直”:担心扶起它后会损害它的自然状态。
- “去之恐不速”:担心去掉它后会妨碍其他植物的生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夏日午后,开窗赏景时所见到的景象。诗中通过对比草与菊花的不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同时,诗中的“芟薙”一词也隐含着作者对自然规律的顺应和对和谐共生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