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池馆已荒烟,清閟祠堂尚俨然。
破产放情多难日,无家投老太平年。
碧梧修竹骚人节,远岫平林水墨仙。
应与所南同俎豆,遗民心事画中传。
【诗句释义】
玉山池馆已经荒废,清閟祠堂尚且俨然。
破产放情多难之年,无家投老太平之年。
碧梧修竹是骚人节操,远岫平林是水墨神仙。
应与陆游同受祭祀,遗民心事画中传。
【译文】
玉山的池塘园林早已荒芜,但清閟祠堂依然庄严肃穆。
在破产还乡后放声歌唱,度过艰难岁月,如今已过晚年无家可归。
碧绿的梧桐修长的竹子,是诗人坚守气节的象征,高峻的远山和平坦的树林,是画家水墨笔下的神仙世界。
我愿与陆游一样受到后人祭祀,把心中的遗民之情流传于画卷之中。
【赏析】
此诗为题画诗,作者通过描写倪云林祠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及个人遭遇的感慨。
第一句“玉山池馆已荒烟”,描绘了倪云林祠周围的环境,虽然已经荒凉,但祠堂依然屹立不倒,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国家的兴衰。第二句“清閟祠堂尚俨然”,进一步强调了祠堂的尊严,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第三句“破产放情多难日,无家投老太平年”,则是诗人自身经历的描述。他曾经因为政治原因而破产,但在国家太平时期又得以重新获得生活的机会,这种对比让他感慨良多。第四句“碧梧修竹骚人节”,赞美了倪云林祠周围的环境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艺术的追求。第五句“远岫平林水墨仙”,则是对山水画的赞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最后一句“应与所南同俎豆,遗民心事画中传”,则将目光转向了历史上的文人墨客,表达了他们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遗民之心的同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倪云林祠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及个人遭遇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和艺术的追求以及他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