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多情似有之,叶憎人触避人嗤。
也知指佞曾无补,试问含羞却为谁?

草木多情似有之,叶憎人触避人嗤。

也知指佞曾无补,试问含羞却为谁?

注释与赏析:

  • 注释
  1. 这首诗是孙元衡的作品《羞草·其一》,属于七言绝句。
  2. 诗句中的“草木”指的是自然界中的植物,而“叶”则特指植物的叶子。
  3. “羞草”是一种植物,以其叶子对触碰产生反应而得名。
  4. “多情”形容植物仿佛具有情感一样,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 “叶憎人触避人嗤”意味着当人触摸到植物的叶子时,植物会避开,并且人们还会嘲笑这种行为。
  6. “也知指佞曾无补”表达了虽然植物似乎知道人类试图用谄媚的行为(如指佞),但这并没有带来任何好处。
  7. “试问含羞却为谁”则是诗人在思考,植物之所以害羞,是为了什么对象呢?这里的“为谁”可能指的是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某种条件,或者是它所依赖的环境。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羞草”的描述,揭示了一种自然现象和生物行为。诗中的“羞草”不仅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物,更代表了自然界中的一种独特生命力。它的“多情”、“叶憎人触”以及“试问含羞”等行为,都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反应和适应。这种生物行为不仅仅是本能反应,也蕴含着生物体对于生存环境的敏感性和适应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