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门入北平军,叔父周公逐嗣君。
碧血一区埋十族,青山千古护孤坟。
祠依忠烈缘同志,藓蚀碑铭认旧文。
樵牧那知青史事,经过也复吊斜曛。

樊大舅客金陵有诗吊方正学先生墓予次其韵

注释:樊大舅,即樊如卿。金陵,今南京。诗:诗歌。吊,祭奠。

译文

樊大舅在金陵(今南京)作诗来祭奠方正学先生的墓地,我也跟着写了一首诗。
金川门进入北平军,叔父周公驱逐了嗣君。
碧血一区埋了十族,青山千古保护着孤坟。
祠堂依靠忠烈同志的友谊建造,碑文被藓蚀侵蚀仍能识别旧时文字。
樵夫和牧民不知道这些历史,经过这里也只看到斜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方正学先生的诗。方正学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他在政治斗争中被陷害致死。这首诗通过樊大舅在金陵的诗来表达对方正学的哀悼之情。
第一句“金川门入北平军”,描绘了方正学先生的死因和背景。金川门是指金朝的城门,北平军则是元朝的一支军队。这句诗暗示了方正学先生是在这场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
第二句“叔父周公逐嗣君”,进一步揭示了方正学先生被陷害的原因。周公是指周公旦,他是西周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后来成为东周的开国功臣。这句诗表明方正学先生因为政治原因被逐出朝廷。
第三句“碧血一区埋十族,青山千古护孤坟”,表达了诗人对方正学先生的哀思。碧血一区是指方正学先生被杀的地方,十族则表示他的家人也被牵连而死。青山千古守护着方正学先生的坟冢,表达了诗人对正直者的怀念。
第四句“祠依忠烈缘同志,藓蚀碑铭认旧文”,描述了诗人对祠堂的感慨。祠堂是为了纪念忠诚的人而建立的,而碑文则是记录历史的见证。诗人感叹这些历史遗迹已经被岁月侵蚀,但仍能辨认出过去的文辞。
最后两句“樵牧那知青史事,经过也复吊斜曛”,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无知和无奈。樵夫和牧民不知道这些历史细节,即使经过这里也只是看到斜阳。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无奈和感慨。
这首诗通过樊大舅的诗表达了对方正学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