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黄草白雁声多,南苑旌旗万乘过。
落日秋原飞俊鹘,晾鹰台畔击天鹅。

解析:

1 诗句逐句释义:

  • 霜黄草白雁声多,南苑旌旗万乘过。: 霜降后草地变黄,大雁开始南飞;秋天,旌旗在南苑(古代帝王行宫)中飘扬。
  • 落日秋原飞俊鹘,晾鹰台畔击天鹅。: 太阳落山时,一群雄壮的鹘鸟从高空飞过;在晾鹰台上,人们用弓箭射天鹅。
  1. 译文:
  • 霜降后草地变黄,大雁南飞。秋天,旌旗在南苑里飘扬。
  • 夕阳下,一群雄壮的鹘鸟从天空飞翔而过;在晾鹰台上,人们用弓箭射天鹅。
  1. 注释和赏析:
  • 霜黄草白雁声多: “霜黄”指的是霜降后草地变成黄色,“草白”则是说草地因为霜降而变得干燥、枯黄。“雁声多”表明此时正是大雁南飞的时候,雁群在飞行途中发出鸣叫声。这里的“雁声多”不仅描绘了大雁南飞的场景,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
  • 南苑旌旗万乘过: “南苑”是古代的皇家园林或者行宫所在地,“旌旗”是古代军队或朝廷用来标识身份和方向的旗帜。“万乘过”意味着皇帝或重要的官员经过这里。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皇帝对这片土地的重视。
  • 落日秋原飞俊鹘: “落日”指的是夕阳西下的景象,“秋原”是指秋天的原野。“飞俊鹘”形容鹘鸟在空中飞翔的样子,“俊鹘”指的是雄壮美丽的鹘鸟。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喜爱之情。
  • 晾鹰台畔击天鹅: “晾鹰台”是古代一种用于晾晒鹰猎装备的地方,“天鹅”是水鸟的一种,经常在水中嬉戏。“击天鹅”指的是在晾鹰台边用弓箭射击天鹅的动作。这句话体现了古代人对自然生态的观察和尊重,同时也反映了狩猎文化的存在。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古代中国社会。通过霜降后的草地、大雁南飞、皇宫的旌旗、落日余晖中的鹘鸟以及晾鹰台边的天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观作为背景,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其中。这不仅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也使诗歌本身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