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禽满树不知名,五色毛衣百种声。
前度西郊春宴罢,穿帘瞥见是莺莺。
【注释】
乌鲁木齐:今属新疆。杂诗:五绝诗的一种,每首四句(或五、六、七、八句不等),内容广泛,形式自由,可叙事、可写景,也可抒怀。其三十六:指《乌鲁木齐杂诗之三十六》。
山禽(qín):山林中的鸟。满树不知名:树上满是各种野鸟,但它们的名字无人知晓。
五色毛衣(yīng yī shū wèi rén):指不同种类的鸟羽色各具特色,五彩缤纷。百种声:各种鸟鸣叫声各具特色。
前度:上次,指上一年春季时。西郊:指乌鲁木齐市郊区,当时是一片繁华景象。春宴罢:春天宴会已结束。
穿帘瞥见:忽然看见,指在宴会上偶然看到一只美丽的鸟儿。
莺莺:即黄莺儿,一种小鸟,羽毛鲜艳,叫声婉转优美,常用来比喻女子的美丽动人。
【赏析】
这首诗描写作者在乌鲁木齐市郊外一次偶然看到一群五彩缤纷的山禽的所见所感。
诗的前两句“山禽满树不知名,五色毛衣百种声”,以“满树”和“五色”突出了鸟的种类繁多;用“不知名”表现了这些山禽的神秘莫测和难以辨识;“五色毛衣百种声”既写出了鸟毛的色彩各异,又写出了它们的叫声各具特色。
后两句“前度西郊春宴罢,穿帘瞥见是莺莺”,则把诗人的目光从山禽转向了人。“前度”表明这是去年的事,“西郊春宴”表明是在乌鲁木齐市郊外的西郊。“穿帘瞥见”表明这次发现不是偶然的。“是莺莺”说明这次看到的是一只黄莺儿——这种小鸟以其美丽的色彩和婉转的歌声而著称。
全诗构思巧妙,情景交融,通过观察、想象、联想等艺术手法,将一幅五彩缤纷、生机盎然的乌鲁木齐市郊春景呈现在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