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鸡草长绿离离,织荐裁帘事事宜。
騕袅经过浑不顾,可怜班固未全知。
【注释】
息鸡:即息鸡草,一种野生草本植物。班固:字孟坚,东汉时期的著名文士,曾编撰《汉书》。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乌鲁木齐所写,描绘了当地的物产和特产。诗中通过对新疆特有的野生草本植物——息鸡草的描写,展现了当地独特的生态景观;通过织荐裁帘之事,反映出新疆人民的生活状态;通过班固未全知的典故,表达了对新疆历史文化的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息鸡草长绿离离,织荐裁帘事事宜。
騕袅经过浑不顾,可怜班固未全知。
【注释】
息鸡:即息鸡草,一种野生草本植物。班固:字孟坚,东汉时期的著名文士,曾编撰《汉书》。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乌鲁木齐所写,描绘了当地的物产和特产。诗中通过对新疆特有的野生草本植物——息鸡草的描写,展现了当地独特的生态景观;通过织荐裁帘之事,反映出新疆人民的生活状态;通过班固未全知的典故,表达了对新疆历史文化的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和主旨;然后逐句梳理,逐一分析诗句的含义,并结合注释、手法等赏析其表达效果;最后指出诗歌的亮点,注意不要遗漏。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这实际上就是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翻译。解答此题需要抓住关键词“斑斓五色遍身花”中的“斑斓”,这是比喻的手法
红笠乌衫担侧挑,苹婆杏子绿蒲桃。 谁知只重中原味,榛栗楂梨价最高。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1句: - 红笠乌衫:描述穿着,强调了服饰的颜色和风格;"红笠"可能是指头戴红色的帽子,象征着某种身份或职业特征;"乌衫"指的是黑色或深色调的上衣,这种搭配在当时可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 担侧挑:动作描写,描绘了一种劳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亲自承担起生活重担的形象,体现了诗人的勤劳与坚韧。 -
【注释】 富春:在今浙江西部。严陵:指严陵江,在今浙江桐庐西南。山水甚佳:指严陵江两岸景色秀丽、风景优美。 其一:第一首。迎:迎接。才出杭州眼便明:才从杭州出发,一眼望去,两岸的山峦就映入眼帘了。 两岸:指富春江两岸,蒙蒙:形容水色迷蒙不清。空翠合:形容江上雾气迷蒙,与青山相接。琉璃镜里一帆行:像一面明镜一样清澈见底的江面上游了一叶扁舟。 译文 沿山有无数好山迎接,才从杭州出发,一眼望去
乌鲁木齐之珍品 凯渡河鱼八尺长,分明风味似鲟鳇。 西秦只解红羊鲊,特乞仓公制脍方。 注释:凯渡河鱼,体型巨大,八尺长,其鲜美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仿佛是鲟鳇鱼。在西秦之地,人们只会制作红羊鲊,这是一道非常著名的美食,而仓公则是一位擅长烹饪的大师,他制作的脍,味道绝佳。 赏析:这首诗是清朝纪昀的作品《乌鲁木齐杂诗》中的第三篇,诗人以饱满的感情赞美了乌鲁木齐的特色物产——凯渡河鱼
注释:乌鲁木齐的特产,其二是“夜深宝气满山头,玛纳斯南半紫镠。 两载惊心驰羽檄,春冰消后似防秋。”意思是:夜晚时分,山上的宝气弥漫如云,玛纳斯县南半部的紫红色土地熠熠生辉。两年来,我日夜忧虑、心神不宁,奔走于文书之中。春天冰雪消融后,仿佛进入了秋季,草木凋零。 赏析:此诗描写了作者在新疆工作期间的生活状态和感受。首句描绘了新疆夜晚的美景,山头上弥漫着宝气,玛纳斯县南半部的土地熠熠生辉
注释:东陵子母瓜是一种在新疆种植的瓜果,伊州是新疆的一个地名,顾渚茶产于浙江湖州。 赏析:这首诗赞美了新疆的特产,表达了作者对新疆特产的喜爱之情。首句“种出东陵子母瓜”表明新疆的特产就是这种瓜类。次句“伊州佳种莫相夸”,意在表达新疆的瓜果不逊于其他地方的优良品种。第三句“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顾渚茶”,描绘了新疆瓜果的特点,它们与北方的冷饮、南方的温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句释义: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七 收麦初完收谷忙,三春却不入官仓。 可怜粒粒珍珠滑,人道多输饼饵香。 译文: 乌鲁木齐地区种植的农作物种类丰富多样,其中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春天刚过,农民们忙于收获小麦,而到了秋天,又忙着收割玉米。然而,这些丰收的粮食却往往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进入官府的粮仓。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由于运输不便,或者是官府的贪腐等。尽管如此,我们仍应该珍惜这些粮食
云母窗棂片片明,往来人在镜中行。 七盘峻坂顽如铁,山骨何缘似水精? 注释:乌鲁木齐的云母窗棂一片片明亮,人们往来行走就像在镜子中一样。七盘峻岭像铁一样坚固,山的骨骼又怎么能像水一样清澈透明呢?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乌鲁木齐地区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神奇。诗中的“云母窗棂”形象地比喻了乌鲁木齐的自然美景,云母材质的窗棂晶莹剔透,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注释: - 澄彻戎盐出水涯:形容新疆产的盐质地纯净,晶莹剔透,如同从水中捞出来一样。 - 分明青玉净无瑕:形容新疆产的青玉质地纯净,没有瑕疵。 - 犹嫌不及交河产:意思是说虽然已经很好了,但还觉得比不上其他地方产的。 - 一色轻红似杏花:形容新疆产的石榴皮色泽艳丽,像杏花一样鲜艳。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新疆特产的诗歌,通过对新疆特产的描绘,展现了新疆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貌
【注释】 1. 乌鲁木齐: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 杂诗之物产:写新疆的特产。3. 温泉东畔:指新疆天山以南的喀拉峻一带,因有温泉而得名。4. 火荧荧:指温泉水。5. 扑面(pūmǎn铺慢):形容风势很猛烈。6. 铁气腥:形容风的威力很大。7. 红炉:用炭火炼丹的炉子。8. 十分才剩一分零:指炼丹的成功率很低。9. 零:指剩下的部分很少。 【赏析】
解析:这首诗是清代纪昀创作的《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其二十六》。全诗如下: 芦荻飕飕绿渺茫,氤氲芳草隐陂塘。 行营不解西番法,秋老谁寻玛努香。 注释:芦苇随风摇曳,水面上弥漫着淡淡的绿色,芳草覆盖了池塘。行军时不使用西方的战术方法,秋天时谁会寻找玛瑙香?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季的新疆风景图。诗人通过芦苇、芳草和池塘这些自然元素,展现了新疆秋天的美丽与宁静
芳草丛丛各作窠 注释:形容草木丛生,药苗遍地的景象。 无名大抵药苗多 注释:药苗很多而难以命名,可能是某种草药的幼苗或嫩芽。 山亭宴罢扶残醉 注释:在山上亭子的宴会结束后,诗人摇摇晃晃地扶着微醺的身子回家。 记看官奴采薄荷 注释:诗人曾看到官员的家丁们采摘薄荷的情景。 赏析: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其二十七》是清代纪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纪昀作为清朝著名的学者
长镵木柄斸寒云,“长镵”指的是长柄的农具,“斸”是挖掘的意思。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手持长镵在寒冷的云层中挖掘的场景。阿魏滩中药气熏,“阿魏”是一种中药材,“滩中药气熏”形容药物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阿魏滩采集药材时闻到的药香。 至竟无从知性味,“至竟”意味着终究,“无从知性味”表示无法了解这些药物的具体性质和味道。山家何处问桐君,这里的“桐君”可能是指一位懂得药材知识的山里人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其二十四》是清代文学家纪昀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1. 诗名释义:这首诗的题目为“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其二十四”,表明这是一篇关于乌鲁木齐地区特产的描述性诗歌。 2. 前度刘郎手自栽:这句诗意味着前人已经亲自栽种了这些桃树,这里的“刘郎”指的是古代的风流才子,通过这一典故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与尊敬。 3. 夭桃移得过山来:夭桃即早开的桃花
【注释】 1.河桥新柳:指乌鲁木齐的河边。河桥,即河上桥梁,为古代交通要道。 2.绿蒙蒙:形容新柳的颜色浓绿、润泽。 3.春园杏子红:春天时,园中杏树开花,果实变红。 4.珍重:珍贵,珍视,爱惜。 5.城南:指南城,乌鲁木齐市的旧称。孤戍:单薄的防守。 6.刚流一树袅东风:刚刚吹来一阵春风。袅,柔缓飘动的样子。 【赏析】 《乌鲁木齐杂诗之二十三》是清代诗人姚鼐创作的一首七绝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二十二 土屋茅檐几树斜,移来多自野人家。 微风处处吹如雪,开遍深春皂荚花。 注释: 1. 土屋茅檐:指简陋的农家房屋。 2. 几树斜:几棵树斜斜地生长着。 3. 移来多自野人家:很多都来自乡村农家。 4. 微风处处:风吹过的地方。 5. 吹如雪:比喻风大,把树吹得像雪花一样。 6. 开遍深春皂荚花:在春天里开出了满树的皂荚花。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