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若颈折,自卯及夕曦。
皮肉已尽死,局蹐不知疲。
炮声四五动,哄闻势少绥。
拨身杂众人,脱袍去接䍠。
要命争先走,不复知忸怩。
路逢我妻在,偕出东城陴。
顾我虽得脱,父母尚未知。
母年六十六,父年近期颐。
平时少行走,何以经险巇。
父母养子时,百年有所资。
生我不得力,身完纵何为。
行人指示我,适间有二耆。
云是贵家翁,双双东驱驰。
从此十里许,尚可相攀追。
既听消息真,但走且莫羁。
新来海上贼,数万满城弥。
年少市棍徒,白裹混相欺。
男妇尽被掳,寸草不复遗。
去去何甸甸,搰搰田沟澌。
所遇多流血,呻吟道傍尸。
往来动契阔,悲号振平菑。
担甑或负釜,抱子或牵牺。
攘攘数百辈,杂沓相挤推。
夜深后岭道,雨后北山崥。
既无灯火具,径滑泥又滋。
水涡并突口,白影互相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逃难诗》。以下是逐句释义:
- 低头若颈折,自卯及夕曦。
- 这句话描述了在逃亡过程中,人们不得不低头行走的情景,从早晨一直持续到夕阳西下。
- 皮肉已尽死,局蹐不知疲。
- 这里表达了人们在逃难时身体已经极度疲惫,以至于连站立都感到困难。
- 炮声四五动,哄闻势少绥。
- “炮声四五动”指的是战争或逃难中的炮声,“哄闻势少绥”意味着这种声音让人们感到局势有所缓和。
- 拨身杂众人,脱袍去接䍠。
- 在这里,描述的是人们在混战中脱下衣服,换上轻便衣物以便逃跑。
- 要命争先走,不复知忸怩。
- 这句话反映了人们为了生存而拼命逃窜的情形,已经顾不得面子了。
- 路逢我妻在,偕出东城陴。
- 当遇到自己的妻子时,一起离开了东城的城墙。
- 顾我虽得脱,父母尚未知。
- 虽然自己得以脱逃,但父母可能还不知道。
- 母年六十六,父年近期颐。
- 这里的“六十六”和“近颐”是指母亲的年龄和父亲的年龄。
- 平时少行走,何以经险巇。
- 平时很少外出,怎么经受得起这样的逃亡生活。
- 父母养子时,百年有所资。
- 父母抚养儿子时,花费了很多精力。
- 生我不得力,身完纵何为。
- 由于没有能力抚养我长大,即使保全了我的性命又有什么用呢?
- 行人指示我,适间有二耆。
- 有人在路上指引我去投奔两个老者。
- 云是贵家翁,双双东驱驰。
- 这两个老者是高贵人家的长辈,他们向东驱车而来。
- 从此十里许,尚可相攀追。
- 从现在开始还有大约十里的路程,还可以继续追赶。
- 既听消息真,但走且莫羁。
- 听到这个消息是真的,只是赶快逃跑,不要被束缚。
- 新来海上贼,数万满城弥。
- 最近有海寇肆虐,整个城市都被侵扰。
- 年少市棍徒,白裹混相欺。
- 年轻的流氓小偷混杂在一起,用欺骗手段抢劫财物。
- 男妇尽被掳,寸草不复遗。
- 男女老少几乎全部被抓走,一片荒芜无人烟。
- 去去何甸甸,搰搰田沟澌。
- 离开的时候多么沉重,田地里的水沟里流淌的水都冻成了冰。
- 所遇多流血,呻吟道傍尸。
- 遇到的很多人都在流血,路上躺着的尸体随处可见。
- 往来动契阔,悲号振平菑。
- 大家往来奔波,哭声震动田野。
- 担甑或负釜,抱子或牵牺。
- 有的人背着甑子(蒸锅),有的人带着锅,有的人抱着孩子,还有的人拉着祭牲准备祭祀。
- 攘攘数百辈,杂沓相挤推。
- 几百个家庭聚在一起,拥挤不堪。
- 夜深后岭道,雨后北山崥。
- 夜晚降临后走在山间的小径上,雨后北山显得更加陡峭。
- 既无灯火具,径滑泥又滋。
- 因为缺乏照明工具,路面湿滑泥泞又厚。
- 水涡并突口,白影互相疑。
- 水涡交错在路口,白色的水流让人产生疑惑。
这首诗通过对逃难情景的描绘,展现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巨大破坏,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