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地陷如眢井,人鸟争巢松柏顶。
高低山麦皆已刈,留得白云铺十顷。
千峰万峰雨模糊,一峰独立天所都。
记曾曳杖至绝顶,七百里瞰高浮图。
名山历遍人惊老,如虎健儿今亦少。
君不见置身高处眼界开,足底复有千山来。

丰溪道中望天都峰作

山南地陷如眢井,人鸟争巢松柏顶。

高低山麦皆已刈,留得白云铺十顷。

千峰万峰雨模糊,一峰独立天所都。

记曾曳杖至绝顶,七百里瞰高浮图。

名山历遍人惊老,如虎健儿今亦少。

君不见置身高处眼界开,足底复有千山来。

注释:

  1. 这首诗是诗人在丰溪道中遥望天都峰所作。
  2. “山南”指天都峰所在的山南地区,“地陷如眢井”形容地势险要,像被水淹没的井一样。
  3. “人鸟争巢松柏顶”描绘了人与鸟共同栖息于松柏之上的情景。
  4. “高低山麦皆已刈”表示山上的麦子已经收割完毕。
  5. “留得白云铺十顷”形容天都峰周围的云雾缭绕,如同广阔的云海。
  6. “千峰万峰雨模糊,一峰独立天所都”形容天都峰周围山峰众多,但只有一座山峰显得尤为突出。
  7. “七百里瞰高浮图”表示诗人曾经徒步攀登到天都峰的最高处,俯瞰远处的高耸佛塔。
  8. “名山历遍人惊老,如虎健儿今亦少”意味着经过多次游览名山之后,诗人感到自己的年纪也在增长,而像老虎一般的壮年人现在已经不多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天都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态度。首句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天都峰所在地区的地形险要,使人惊叹不已。接着,诗人通过对天都峰周围的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