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宰相资格可弗论,翰林学士须得人。
君不见,九重待若师举友,天子并闻呼陆九。
注释:唐宰相的资格可以不问出身,而翰林学士却需要有才能的人。
你看那天子对待陆九,就如同师友一般尊重,甚至呼其为“君”,并且让他参与朝廷的议事。
赏析:这首诗主要讲述了唐宰相与翰林学士之间的差别,以及皇帝对翰林学士的重视程度。诗中的“君不见”是一种反诘的语气,表示诗人对此现象的不满和感叹。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的看法和态度,即不应过分看重出身和地位,而应注重个人的能力和才华。
唐宰相资格可弗论,翰林学士须得人。
君不见,九重待若师举友,天子并闻呼陆九。
注释:唐宰相的资格可以不问出身,而翰林学士却需要有才能的人。
你看那天子对待陆九,就如同师友一般尊重,甚至呼其为“君”,并且让他参与朝廷的议事。
赏析:这首诗主要讲述了唐宰相与翰林学士之间的差别,以及皇帝对翰林学士的重视程度。诗中的“君不见”是一种反诘的语气,表示诗人对此现象的不满和感叹。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的看法和态度,即不应过分看重出身和地位,而应注重个人的能力和才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和思想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中给出的关键词的提示词的含义来判断正误。同时,赏析一定要结合诗句进行,要抓住关键词,切不可脱离诗作本身,要抓住关键词展开联想,展开想象。注意不要只答字面意思。本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青牛老子庙”,指的是青牛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破晓”要求考生对整首诗进行赏析,然后分析诗句的内容,最后点明诗句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等。本题的关键是把握诗意和思想主旨,在此基础上分析手法及效果。 第一联“破晓帘前望,园荒绿欲齐”,写诗人清晨起来在窗前看到园子里草木繁茂。“园荒”是说花园荒芜,而“绿欲齐”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二联“春知来路阔
【注释】 巴里坤:唐代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一带。 公孙瓒(yuàn):东汉末年著名将领。 临岐(qí):临别。 潸然:流泪貌。先德:指前人的德行、功业。殊乡:远方,异乡。 穹庐(qióng lú):古代蒙古族人的毡帐。 牧泽羊:放牧羊群,泛指农耕。 荒寒:荒凉寒冷。一瓯(ōu)雪:一杯雪。一瓯为量词,用于酒类。 奠(diàn):祭奠,祭礼。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他乡时的除夕夜所作
【注释】 圭峰山:即庐山。 太华三峰外:庐山在五老峰以外。太华三峰是庐山的三大主峰,因而得名。 兹峰亦削成:此峰也是削成而立。兹指这,此峰也。 空青无雾障:天空中没有云雾的障碍。 奇秀与云争:奇特的秀丽景色和云朵竞争。 直柏当胸出:笔直的柏树长在胸前。 初阳贴掌生:初升的太阳照在手上。 此江清到底:这里的江水清澈到底。 照影亦分明:倒影也清楚分明。 赏析: 首联“太华三峰外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1句:频悲寒序促,那复值兹晨。 译文:频频感叹寒冬的急促,哪还能再逢今日早晨。 - 关键词注释: - 寒序:指寒冷的季节。 - 那复:怎么能够。 - 兹晨:这个早晨。 - 值:遇到。 - 踟蹰:徘徊不前。 - 赏析:诗人在立春时节感慨时光飞逝,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即将到来。但他却感到时间过得太快,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只能在原地徘徊,无法向前迈进。 第2句:人意怜迟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园居》中的一句,全诗如下: ``` 十里巢营树,春深客到初。 上楼人影瘦,灭烛雨声疏。 隔岁书犹读,齐年发共梳。 庾郎贫正甚,同此食园蔬。 ``` 译文: 在郊外的别墅里,有十里远的树林,春天来临时,客人刚到。 楼上的人影显得消瘦,雨声也显得稀疏了。 虽然过了一年,但是书信依然在阅读,头发也一起梳理。 庾亮的生活很贫困,我们却和这样的人一样,一起享用园里的蔬菜。
【注释】: 1. 初三花发槛:指农历三月初三,花发满院。 2. 初五月窥门:指农历五月,门帘微开。 3. 楼小难藏影:指高楼小楼,难以隐藏身影。 4. 帘重不隔魂:指帘子重重,但无法阻隔灵魂。 5. 蛛丝黏镜湿:蜘蛛丝粘在镜子上,镜子变得湿润。 6. 鼠泪滴灯昏:老鼠泪滴在灯上,使灯昏黄。 7. 笛忆参差响:笛声悠扬,仿佛回忆中的杂音。 8. 书摩宛转痕:书页摩挲,留下曲折的痕迹。 【赏析】:
晓色入深港,停桡问古原。 人稀杨柳密,村僻鹳鹅喧。 不雨思祈社,无年学灌园。 朝歌尔何意,隐隐度崇垣。 注释: - 晓色入深港:早晨的阳光照进深深的港口,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停桡:在河边停下船桨。 - 古原:古老的田野、原野,指代诗人所在地的地方。 - 人稀:人口稀少。 - 杨柳密:柳树茂密,形容春天的景象。 - 村僻:村庄偏僻,远离喧嚣。 - 鹳鹅喧:鹳和鹅在湖面上嬉戏的声音。 -
重来携幼弟,此别念衰亲。 山果纷相赠,溪茶采尚新。 封书因问叔,劝食尚依人。 倘复移家返,应知未厌贫。 注释: 1. 重来携幼弟:再次回来时带上了小弟。 2. 山果纷相赠:山上的果实纷纷赠送给我们。 3. 溪茶采尚新:采集的溪边茶叶还很新鲜。 4. 封书因问叔:通过信封向叔叔打听情况。 5. 劝食尚依人:劝说弟弟吃些食物,仍然依赖别人。 6. 倘复移家返:如若再次搬迁回家。 7. 应知未厌贫
注释: 1. 白首吾宗叔:我年老的叔父。白首指老年,吾宗指我的家族。叔父是家中辈分较高的人,故称。 2. 黄眉入室姑:黄色眉毛的人,即妻子。入室姑指妻子。 3. 未嫌新礼简:不觉得礼节过于繁琐。新礼指新婚时的新礼节,简指简约、简单。 4. 记取旧名呼:记得以前如何称呼她。 5. 历寝书留几:在卧室里留下了书。历寝指卧室,书指书籍。 6. 开筵酒在壶:打开酒壶准备喝酒。开筵指宴饮
【注释】“十六子”:指唐僖宗的第十六个儿子。“党祸”:指宦官与藩镇的争斗,即安史之乱。“崖州”:今广东雷州半岛。“思崖州”:指怀念被贬到崖州的祖父李德裕。“孤寒八百泪并流”:指诗人自己。“孤寒八百泪并流”是说由于党争,他被贬到边远地方,远离家乡,孤独困苦地流着眼泪。 【赏析】此诗作于大中五年(851年),当时作者正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诗人在诗中回忆了因党争而被贬的经过。
中兴相 唐惟李文饶,汉则魏弱侯。 译文: 唐代最杰出的宰相是李德裕,汉代则是魏征,他虽然英年早逝,却留下深远影响。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中兴宰相的赞扬。其中“中兴宰相”指的是在安史之乱后辅佐君主开创中兴局面的宰相。诗人首先提到了唐代的李德裕,他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改革措施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和百姓的爱戴。李德裕不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还在文化艺术上有着深厚的修养和贡献。 在汉代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用李训,用郑注:这里提到了两位关键人物,李训和郑注。他们被唐文宗所信任,并计划诛杀宦官来夺回失去的权力。 2. 赤族祸:这里的“赤族”指的是宦官家庭及其支持者,“祸”则意味着这场政变带来的严重后果,包括许多官员和家族的灭亡。 3. 兆甘露:甘露通常象征吉祥,而在这里它预示着不幸的征兆。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政变结果的悲观预期
雁塔名(大雁塔、小雁塔) 题名荣耀,彰显才子风采 1. 诗句解读 - 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僧人建塔传说,“雁塔”名称源于印度。 - 唐代长安城,大雁塔与慈恩寺紧密相连,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 2. 李白杜甫才子佳作 - 李白杜甫诗中赞美大雁塔,留下千古佳话。 - 大雁塔成为文人骚客题咏对象,展示其文化地位与影响力。 3. 题名盛况 - 新科状元及进士齐聚大雁塔,题写姓名、籍贯及第时间。 -
少连笏 秀实笏,击贼臣: 秀实是古代官员的用语,意思是有才学的人。击贼臣,用笏击打那些奸诈狡猾的臣子,这里指的是忠臣。 少连笏,击奸臣: 少连是古代官员的用语,意思是年轻有志气的人。击奸臣,用笏击打那些奸邪狡猾的大臣,这里指的是佞臣。 奸臣击纵不得死,不可谓非伟男子: 奸臣即使被打击也难以死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英勇的男子
【注释】 临贺:即临贺县,今广西贺州。杨临贺:指杨仆,汉文帝时为南粤王相,后被征为御史大夫。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杨仆去职时所写的。诗的大意是说:你作为有罪的人,我送你进职,这是对不住你的,但你不应当负国,因为你自己不肯负国。全诗表达了作者希望杨仆不负国家的一片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