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识宁论行辈先,尔来久已订忘年。
早传吏绩人呼佛,晚避诗魔自学仙。
百种尽除留画癖,几时重与枕书眠。
劝君归后余才宦,面目多应愧此贤。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相识宁论行辈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某人的深厚情谊,并不以年龄或地位为标准。这里的“行辈”可能指的是同辈或者社会地位,而“先”则强调了诗人对这位朋友的重视和尊重,超越了这些外在的标准。

  2. 尔来久已订忘年:诗人和这位朋友之间有着超越年龄的交情,他们的关系似乎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跨越年龄差距,成为长久的朋友。

  3. 早传吏绩人呼佛:这句诗中的“早传吏绩”可能意味着这位朋友在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尊敬。而“人呼佛”则形象地描绘了他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如同佛祖一般。

  4. 晚避诗魔自学仙:这里的“晚避诗魔”可能意味着这位朋友在晚年时选择了远离诗歌的世界,可能是因为他认为诗歌太过纷扰,不适合他的生活或者心境。而“自学仙”则表示他选择了一种更为超脱、宁静的生活态度,追求精神上的升华。

  5. 百种尽除留画癖:这句诗可能指的是这位朋友对于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画笔和画作的。这里的“画癖”是指他对绘画的痴迷。

  6. 几时重与枕书眠: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与这位朋友共度时光的向往,他希望未来能够再次与他共枕而眠,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这里的“枕书眠”是一种理想化的想象,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安宁。

  7. 劝君归后余才宦:最后一句诗是诗人对这位朋友的劝勉之言,希望他在退休后能够过上一种更加宁静、充实的生活。这里的“余才宦”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他希望自己能够在官场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时也不忘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

  8. 面目多应愧此贤:这句话是对诗人自己的一种自我反思,他认为自己如果能够像这位贤达的朋友那样,拥有高尚的品质和深厚的修养,那么他也会更加自豪和满足。这里的“愧此贤”可能意味着诗人对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感到羞愧。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两位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诗人通过对岁月变迁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表达了对于友情的赞美和对于生活的态度。整首诗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真谛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