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郎官一省曹,五旬年命不坚牢。
管宁死后无龙尾,谢守生前有凤毛。
学博可曾编说苑,愁多先已反离骚。
残秋旅榇仍难返,望断清江绿半篙。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掌握和理解。解答此题,需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含义及运用。
【译文】
杨大令伦刘舍人召扬归榇尚未抵达里外又追悼一首
一作郎官一省曹,五旬年命不坚牢。
管宁死后无龙尾,谢守生前有凤毛。
学博可曾编说苑,愁多先已反离骚。
残秋旅榇仍难返,望断清江绿半篙。
【注释】
①杨大令伦:杨嗣复,唐文宗开成年间进士,曾任中书舍人。
②五旬年:五十岁。
③管宁死后:管宁,东汉末年著名隐士,与华歆、王烈隐居在山东泰山,后被征召为官,不肯就任,遂绝食而亡。
④谢守生前有凤毛:谢安,东晋政治家、文学家,历任宰相,以清正著称。
⑤学渊:学识渊博。
⑥离骚:屈原所作诗篇名,这里指作者自喻。
⑦残秋:深秋。
⑧旅榇:丧车。
⑨“望断”句:意思是望穿秋水,也指盼望不到。
⑩说苑:古代散文集名,西汉刘向撰。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公元860年(大和六年)在扬州时所作。当时诗人因受权臣排挤,贬谪为道州刺史。他虽身处异地,但怀念故土之情始终未减。这首长诗就是写他回到故乡途中,感慨时光易逝,人生短促而发出的悲叹。
首联两句是说,杨大令伦刘舍人召我回乡时,我还未曾抵达里门之外;然而命运却催逼着我必须回到家乡,这怎能不让人悲伤!这两句是说,杨大令伦刘舍人召我回乡时,我还未曾抵达里门之外;然而命运却催逼着我必须回到家乡,这怎能不让人悲伤!
颔联两句是说,管宁死后,没有龙尾旌旗招徕后人;谢安生前,却有如凤凰羽毛般飘逸的风姿。管宁,三国时期魏国人。据《三国志·魏志·管辂传》载:管辂少孤贫,随养父至邺。养父欲遣之南游,辂曰:“愿求骥足,千里而行。”养父以为狂人,乃止。养父死后,辂居宅中,夜闻有人谓辂曰:“君后必复见事管氏。”辂问其姓名,答曰:“我龙尾公也。”后辂遭逢祸难而死。管宁死后无龙尾旌旗招徕后人,是说他死时无人为他招魂,无人为他吊唁。谢安(320—385),字安石,东晋大臣、诗人、书法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谢安少年好学,年轻时便以文采出名。后来担任过许多高官要职,多次率军抵抗侵略,保卫国家,功勋卓著。晚年隐居会稽东山,与名士辈交游。谢安一生清高廉洁,生活俭朴,不贪钱财。他常与友人谈论《周易》。谢安还擅长书法,尤其喜欢写字画画,他的字画在当时很有名气。
颈联两句是说,我学问渊博却未能写出像《说苑》那样的文章,愁苦太多反而不如《离骚》写得好。学渊,学识渊博。这是作者自比。说苑,汉代著作。西汉刘向撰。这是说自己虽然学识渊博,但却不能写出像《说苑》那样的佳作来。“愁”,这里指忧愁烦闷的意思。“离骚”,相传为战国楚屈原所著的一篇抒情长诗,也是中国最长的抒情诗。《离骚》中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他热爱祖国和人民的高尚品德,表达了他对楚国命运前途的深切关怀和担忧。
尾联两句是说,深秋时节,我拖着沉重的棺木,依然难以回到家乡。望着滔滔的江水,我只能远远地眺望它。这两句是写诗人在归途上触景伤情的情景。残秋:指深秋时节。旅榇:丧车。这句是说,深秋时节,我拖着沉重的棺木,依然难以回到家乡。“望断”句:意思是望穿秋水,也指盼望不到。
这首诗语言质朴平实,意境苍凉凄怆,风格沉痛苍劲,堪称杜甫后期诗作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