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下弦候,来登半月台。
梦中双屐远,足底万扉开。
阅世馀乔木,流光渍古苔。
他时阑楯葺,应许醉千回。

半月台久坐

正值下弦候,来登半月台。

梦中双屐远,足底万扉开。

阅世馀乔木,流光渍古苔。

他时阑楯葺,应许醉千回。

注释:

  • 半月台:即指半圆形的亭子或楼阁,常设在高处,如亭、塔、观等。
  • 下弦候:月亮运行到天顶之后,开始向西方落下,称为下弦月。此时月亮接近地平线,光线较弱。
  • 双屐:古代文人雅士常穿木屐行走,这里用“双屐”比喻诗人在半月台上的漫步。
  • 足底万扉开:意指诗人在月光照耀下,脚下仿佛踏开了无数扇门,象征着无限的可能性和探索的欲望。
  • 阅世余乔木:意指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对人生的沧桑变迁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 流光渍古苔:指月光洒在古树之上,留下斑驳的痕迹,如同岁月的痕迹。
  • 阑楯葺:修缮栏杆的意思。
  • 应许醉千回:意指诗人期待着在这里畅饮长醉,享受无尽的快乐时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明月之下的半月台上所感受到的美好景象和内心的情感。首句通过“下弦候”和“登半月台”设定了时间和场景。接着,诗人通过对梦中漫步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由探索的向往。第三句“双屐”则巧妙地运用了“双”字的谐音,既形象地描绘了漫步的情景,又隐含了诗人对自由探索的渴望。第四句“足底万扉开”,则是诗人对无限可能性的一种象征性描述,暗示着人生道路的广阔与多样。第五句“阅世余乔木”,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对人生沧桑变迁的深刻感悟。第六句“流光渍古苔”则是诗人对月光洒在古树上的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岁月的痕迹。最后一句“他时阑楯葺”,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再次来到此地的美好期待,而“应许醉千回”则体现了诗人在这里畅饮长醉、享受无尽快乐的愿景。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