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含雾争出没,惟有敬亭先得日。
相看不厌吾亦云,可惜游踪难自必。
都官诗派谁复论,家法传与长身孙。
孝廉诗好画亦好,不爱城市居山村。
昔在京华曾倒箧,看画求诗情颇狎。
入山不访住山人,古者论交无此法。
山川兴到尚可乘,他日重来能不能。
作诗为报句溪叟,聊记吾曾过宛陵。
晓望敬亭山怀梅耦长孝廉
千峰含雾争出没,惟有敬亭先得日。
相看不厌吾亦云,可惜游踪难自必。
都官诗派谁复论,家法传与长身孙。
孝廉诗好画亦好,不爱城市居山村。
昔在京华曾倒箧,看画求诗情颇狎。
入山不访住山人,古者论交无此法。
山川兴到尚可乘,他日重来能不能。
作诗为报句溪叟,聊记吾曾过宛陵。
【注释】
- 敬亭:在今安徽省宣城市北郊。2. 千峰:指群山。3. 含雾:笼罩着云雾。4. 争出没:竞相显露出来。5. 相看:互相观赏。6. 云:说。7. 可惜:遗憾。8. 难自必:难以自己决定。9. 都官:指唐都官尚书李白,李白以诗才知名,号称“诗仙”,故称其诗派为“都官诗派”。10. 家法:指李白的诗歌风格。11. 长身孙:指长孙氏,李白之侄,有文采。12. 孝廉:指李孝廉,李白之侄,有文学造诣,曾做过县令。13. 京华:指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14. 倒箧:指翻箱倒柜寻找诗文。15. 看画求诗:指李孝廉爱好绘画,并以此为题写诗。16. 山川兴到:指游览山水时兴致勃勃。17. 重来:再次来访。18. 句溪:在安徽泾县境内,李白晚年曾居住于此,故名。19. 宛陵:在安徽省宣城市南郊。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初到宣城所作。诗中描绘了宣城的山水风光和人文环境,表达了对李白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的游历经历和感受。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