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外瑟瑟波,波平两三顷。
红鳞尺半鱼,倒嚼桃花影。
西堂梦初觉,佳句时一警。
【注释】
瑟瑟:形容波纹的样子。红鳞:指鱼的鳞片。倒嚼:反刍,比喻口中含物不吞。西堂:指书房,也指宴饮之处。
【赏析】
诗中以草、波、鱼、影为意象,勾勒出一幅幽静淡雅的水乡图。首句写水边草丛外,微风细浪,平波微漾,两三顷地,波纹荡漾。第二句写水面上浮游着红鳞尺半长的鱼,它们倒嚼桃花的影子。第三句描绘诗人梦初醒时的情景,佳句时时警醒他。全诗语言简练,画面生动,意境深远。
草外瑟瑟波,波平两三顷。
红鳞尺半鱼,倒嚼桃花影。
西堂梦初觉,佳句时一警。
【注释】
瑟瑟:形容波纹的样子。红鳞:指鱼的鳞片。倒嚼:反刍,比喻口中含物不吞。西堂:指书房,也指宴饮之处。
【赏析】
诗中以草、波、鱼、影为意象,勾勒出一幅幽静淡雅的水乡图。首句写水边草丛外,微风细浪,平波微漾,两三顷地,波纹荡漾。第二句写水面上浮游着红鳞尺半长的鱼,它们倒嚼桃花的影子。第三句描绘诗人梦初醒时的情景,佳句时时警醒他。全诗语言简练,画面生动,意境深远。
【注释】 沔阳道中喜雨: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为江陵县令时。沔阳,即今属湖北荆州地区一带的汉水北岸地带,古称沔州、汉阳郡。这首诗就是作者在沔阳县(今湖北省仙桃市)作官时的喜雨之作。 一枕凉侵被:诗人在梦中醒来,感到枕头上凉气袭人。一枕,枕头;凉侵被,指枕头冷。 朝来得晏眠:早晨睡得迟了,所以醒来得晚。晏,晚。 江清收潦后:雨水把江水冲得十分清澈。 风劲挂帆前:大风刮起,船帆迎着风张开。 宿雨才如露
【注释】 设险凭全楚:设险,设置险阻;凭,倚仗、凭借;楚,指湖北的古国名。 江防:长江的防线。 郭:指外城或城墙。 独客:独自的客人。 天阔星如坠:形容天高云低,星星像要掉落下来一样。 惨澹:凄凉黯淡的样子。 【赏析】 蕲州道中 这是一首七律。此诗作于唐僖宗乾符二年(875),时为安史叛乱后第二年,是诗人避乱在蕲州(今属湖北)道中的即景抒怀之作。 第一句“设险凭全楚”,是说作者以自己的智慧和胆略
以下是对这首诗《荆州杂诗六首·其六》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南郡风流地,雄藩毂久推。 梨花前队拥,红粉后车来。 马酒分獐饫,狐裘逐兔回。 明明军令在,蜀道几时开。 注释: 1. 南郡:指的是现在的湖北省荆州市地区,古代称为南郡。 2. 雄藩:指的是强大的藩镇,即地方上的豪强势力。 3. 毂(gǔ):古时车轮中心的转轴部分,这里比喻地方势力的中心。 4. 前队拥:指前面的军队或官员拥簇着。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语言、技巧、思想情感及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选项确定答题的方向是内容、语言、技巧还是思想情感。 此诗的首句“三户亡秦谶”中的“三户”指的是项羽的部下英布、蒲将军和黥布三家。“亡”字在这里有“灭亡、消灭”之意,而“亡秦谶”是指预言秦朝灭亡的谶语。次句中“孤军覆楚师”的“孤军”指刘邦所率的起义军
诗句释义与赏析: 注释: 1. 中山存后裔:意指在乱世中,仍有人能保持对中山国(或某一家族、势力)的忠诚和记忆。 2. 失路亦依刘:意指即便身处困境或失去方向,也仍旧选择依赖或支持刘姓(可能指刘备或类似身份的人物)。 3. 大局分三国:意指当时的局势被分成了三股势力,各自为政。 4. 深心借一州:意指尽管整体形势复杂,但仍有个人(或某个团体)希望从中找到立足之地,即“一州”。 5.
荆州杂诗六首 其一 【注释】: 要害西南最:要害之地,在西南。要害,指战略要地。 乾坤百战馀:乾坤,天地之间。百战馀,指经历了无数战斗。 孤城还矢石,陈迹遂丘墟:孤城,指被围困的城池。 陈迹,指曾经存在的痕迹和遗迹。 丘墟,山丘废墟。 白日吹笳外,枯风落木初:白日,指白昼。 笳,即胡笳,古代管乐器。白日,指白天。 枯风,指秋天的风。 落木,指落叶。 暂来戎马地,惭愧得安居:戎马,指战争。 安居
【注释】 游燕不果乃作楚行:燕国不能成行,于是写下楚行。 北道:指北方的道路。南辕北辙:本应往南走而却往北走的比喻。 一门初约变:当初与某人约定好了,结果变化了。 岐路独行多:岔路上独自行走的多。 弹筝客:弹奏筝曲的歌者。击楫歌:敲着船桨而唱起歌曲。 田舍好:田园生活的愉快。 也知:明白。 壮志恐蹉跎:有远大的抱负却担心自己被耽误。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仕途不得志时所作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鉴赏。赏析诗句的内容和作用,赏析诗句的语言特点,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赏析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赏析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五点是常规的考点。解答此题时,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然后依据对诗歌的理解,从炼字、手法、情感等角度具体分析。 (1) “一枝开异域,独秀殿群芳”:一枝花独自在异国他乡开放,独自盛开于群芳之中,突出了梅花的傲骨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2)
【注释】 1.季叔:作者的堂弟名季,排行第四。 2.荆州:今湖北江陵。 3.会合期难定:指与堂弟相见的日期难确定。 4.苍茫:迷惘。 5.烽烟:这里指战事。 6.地满:到处都是。 7.书疏:书信。 8.薄宦:微官。 9.驱策:驱使、驱使车马。 10.去留:离开和留下,指离别。 11.荆南:即荆门、荆山南边,这里借指荆州。 12.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 【赏析】 这是一首写久别重逢之情的诗
【注释】 梁元:指梁武帝萧衍。梁武帝时,荆州为重镇。称兵:起兵叛乱或割据一方。方士:方术之士。这里指迷信方术的人。干戈:兵器。弟兄:同辈人。戎衣:军服,借指军队。讲殿:讲武之殿。诗句:诗歌。巡城:巡历城中。世乱:乱世。文:诗。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人的诗。全诗以“祸福”开篇,指出梁武帝萧衍虽然在荆州重镇称兵叛乱,但在朝廷之上,却仍能安享太平,享受着方士、方术之士带来的“祸福”。而诗人自己
【注释】 ①仙犬吠灵根:仙人的狗叫声,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灵根,指神仙居住的地方。②麻源谷:地名,今属江西。③康乐: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字,曾任永嘉太守,有别墅在永嘉。屐(ji屐):用木条编成,底作履状的鞋。这里泛指穿山越岭时所穿的鞋。④披图:展开画卷。⑤横幅:横卷,即长卷。 【赏析】 此诗写作者游览麻源谷的所见所闻,以“笑”字贯穿全篇,写出了作者对麻源谷的喜爱之情。 首联“仙犬吠灵根
【注释】 耕犁:耕地。 牧笛:放牧时吹响的笛声。 小庭:庭院,也指庭院中的小路。 杳杳:遥远的样子。 去村:离开村庄。 近远:近处、远处。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写诗人在西城别墅的闲情逸致。首句写早晨耕作,次句写傍晚放牧,都是农事活动;第三句写诗人倚杖而坐,欣赏山歌余音,第四句写歌声渐远,第五句写山歌已去,第六句写山歌去向,第七八两句写山歌来去,第九十句写山歌去处,第十一十二三句又回到山歌
酬谢许旸谷的赠诗 近来写文章总是想烧掉,无端地卷入世俗网罗中。 我徒然用文字来供人指摘,哪有声华来标榜自己。 此时心情舒畅喜欢与他交往,突然感到西山早晨的清新凉爽。 他引经据典与我观点相同,鸟爪时时发背痒。 你辞官退隐我更惭愧,文绣饰牺母乃枉。 皇天老眼不看见大地,半世驱驰绊尘鞅。 三间草屋百索田,愿本非奢力难强。 我今忍饥也决心离去,麋鹿山林合长往。 闭门读书十年,仍冀成章附吾党。
西城别墅十三咏新城王清远属赋 其十 【注释】: 鹊山:即鹊山,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郭:外城。 丈人:对老人的尊称。 米颠:唐代著名画家李思训,以画山水著称,号称“画圣”。 【赏析】: 《西城别墅十三咏》是晚唐诗人张祜所作的组诗。全诗共13首,每首都描绘了西城别墅中的一景,表现了诗人对别墅周围环境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这首诗题为“新城”,实际上写的是西城别墅附近的一座山——鹊山。 首句“鹊山出林郭”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鹤在夜晚飞翔时的情景,以及诗人对这种情景的感受和想象。 “苍涛翻半空,清响一声作”描述了天空中的苍涛(大海)翻滚起伏,发出清脆的声音,如同一曲优美的音乐。这一句通过比喻手法,把海浪的翻滚和声音比作音乐的旋律,形象地描绘出海浪的壮丽景象。 “顽仙不耐听,下有侧顶鹤”则运用了神话传说中鹤的形象,来表现鹤的超凡脱俗。鹤被人们视为神仙的坐骑,这里的“顽仙”可以理解为仙人或者神仙的坐骑
诗句释义: 不离文字禅,半偈亦已多。 何异百千万,烝沙散恒河。 莲华清漏底,晏坐夫云何。 译文: 我从不追求文字的禅意,虽然只有半偈也已经足够了。这就像无数的事物,就像是千千万万的沙子一样,在恒河中散布开来。当我坐在莲华的底部,清澈的月光洒满我的全身,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心中充满了疑惑。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莲花和恒河的描述,表达了他对文字禅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