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过中秋已二旬,再开花似为归人。
明朝便恐纷纷落,何暇招呼更及宾。
这首诗是苏轼在重阳节前三日写下的,当时庭院里的桂花又重新开花了,听说吴门太守(德尹)从吴门返回时,他即兴口占一首,招唤吴门太守来赏花。
首先看第一句“倏过中秋已二旬”,这里的“倏”意为忽然,表示时间过得很快。中秋节已经过去了将近二十天,说明诗人此时正在重阳节前,而重九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在此日赏桂饮酒。
接着看第二句“再开花似为归人”,这里用“再开”来形容桂花的再次开花,暗示着桂花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凋零后,如今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诗人通过“似为归人”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吴门太守归来的喜悦之情。
再看第三句“明朝便恐纷纷落”,这里的“明天”指的就是第二天或后天,诗人担心桂花在明天就会纷纷落下。这可能是因为秋天到了,天气变凉,桂花可能会凋谢。同时,这句话也反映了诗人对秋天即将到来的敏感和关注。
最后看第四句“何暇招呼更及宾”,这里的“招呼”可以理解为招待或款待的意思,而“更及宾”则是指更加热情地招待宾客。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虽然想邀请吴门太守来赏花,但因为其他事情繁忙,无暇招待客人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对桂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