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西南且未还,几曾蒿目委时艰。
三重茅底床床漏,突兀胸中屋万间。
【注释】
漂泊西南且未还:杜甫晚年流落西南,没有回去过。
几曾蒿目委时艰:我几次抬头远望,忧国忧民的心情一直萦绕在心头。
三重茅底床漏:杜甫住在成都西郊草堂的时候,生活非常艰苦。他住的屋檐下有三间茅屋,床铺也漏水。
突兀胸中万间屋:杜甫胸怀壮志,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豪情壮志。
【赏析】
这是杜甫在流寓成都时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和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感情。
前两句写诗人漂泊西南而未归,心中始终挂念着国家的命运。“漂泊西南”指杜甫流寓四川成都;“且未还”表明诗人长期客居在外,还没有回到故乡。“几曾”是“曾经”,表反问语气,说明诗人不止一次地这样想,多次地这样忧虑。“蒿目”即“瞭望”,“委时艰”即“关注时代危难”。杜甫对国家的前途十分关注,忧心如焚。
后两句写杜甫在草堂简陋的住房条件和生活的艰辛。“三重茅底床”,指的是杜甫居住的房屋只有三间的茅草屋顶;“漏”是“渗漏”的意思;“突兀胸中万间屋”,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诗人胸中怀有大志、抱负远大的豪气。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他关注民生疾苦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