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芦村与苇乡,单丁门户怕逃荒。
春来娶得红裙妇,添𡒦桥南百本桑。
《村家四月词十首·其二》是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作品。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 诗意解读:生长芦村与苇乡,单丁门户怕逃荒。春来娶得红裙妇,添𡒦桥南百本桑。
- 生长芦村与苇乡:描绘了村庄所处的自然环境,芦村和苇乡暗示着一个多湿地或海边的地区,这里的水草丰茂,适宜生长芦苇。
- 单丁门户怕逃荒:描述了家中只有一位男性(单丁),面对社会动荡可能带来的流离失所,感到恐惧和担忧。”逃荒”一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中农民面临的生存危机。
- 春来娶得红裙妇:春天到来时,诗人娶到了一位新娘,而新娘的红色嫁衣象征着喜庆和繁荣。这反映了传统婚礼的热闹和家庭的喜事。
- 添𡒦桥南百本桑:通过种植桑树,诗人表达了对家庭生计的重视和对农业劳动的珍视。桑树的茂盛象征着丰收和经济的稳定,同时也反映了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和辛勤耕作。
- 关键词注释:
- “生长芦村与苇乡”:指的是地理位置,芦村和苇乡是描述诗人家乡的具体环境。
- “单丁门户”:特指单身一人的男性,在古代中国社会被视为弱小和无助的象征。
- “怕逃荒”:表达了一种对未来不稳定的担忧,可能是由于自然灾害频发或是社会动荡不安导致的。
- “红裙妇”:新娘身穿红色衣服,红色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代表着喜庆和幸福,也象征着吉祥和繁荣。
- “添𡒦桥南百本桑”: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桑树作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栽培代表了对经济来源的维护和农业经济的稳定。
- 赏析:
- 整首诗通过对农民生活环境、家庭生活以及农业生产的描述,展示了清初农村社会的艰辛和农民的生活状态。诗人以白描手法展现了一幅幅农家生活的图景,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农民的困苦生活。
- 诗中的“生长芦村与苇乡”,不仅揭示了地理环境的特点,也暗示了农民生活的艰难。而“单丁门户怕逃荒”则直接反映了农民面临的生存挑战,以及他们对稳定生活的渴望。
- “春来娶得红裙妇”和“添𡒦桥南百本桑”两句则分别体现了婚礼的喜悦和农业活动的重要性,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农村画面。
- 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真实的描绘,查慎行不仅记录了乡村生活的现状,更是表达了对农民苦难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的表达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
《村家四月词十首·其二》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和日常生活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社会批判的作品。通过对诗中关键词的深入分析和赏析,人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同时也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农民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