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足曾登郭隗台,屈他作吏亦仙才。
三峰图上逍遥意,又看昭陵石马来。
逸足曾登郭隗台,屈他作吏亦仙才。
三峰图上逍遥意,又看昭陵石马来。
诗句释义与赏析:
- 逸足曾登郭隗台
- 逸足:指骑着驴自由行走。
- 曾登:曾经到达,表示过去的经历或成就。
- 郭隗台:一个历史地点或象征性的地方。
- 意义:可能暗示诗人曾经有过非凡的过往或成就。
- 解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顾和自豪。
- 屈他作吏亦仙才
- 屈他:使他屈服或服从。
- 作吏:担任官职。
- 仙才:超凡脱俗的才能。
- 解读:诗人认为虽然自己曾屈服,但仍拥有超凡的才能。
- 三峰图上逍遥意
- 三峰图:可能是一幅描绘山峰的画作。
- 逍遥意:形容心境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 解读:诗人通过这幅画表达了内心的自由和超然。
- 又看昭陵石马来
-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今陕西省。
- 石马:古代帝王陵墓常见的石刻艺术品。
- 解读:诗人可能在这幅画中看到了昭陵石马,联想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
翻译:
逸足曾登郭隗台,屈他作吏亦仙才。三峰图上逍遥意,又看昭陵石马来。
译文:
曾经自由地骑过驴,抵达郭隗台,现在却屈从于官职成为官员。在三峰图中享受着逍遥之趣,同时看到昭陵的石马。
注释:
结束翩翩西入秦,也如怀县著安仁。杏园别有骑驴者,羡尔几同鹤背人。
- 结束翩翩西入秦: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骑马向西行进的场景。
- 也如怀县著安仁:表达诗人在任职过程中的心态和行为,如同古人在地方上的安定和和谐。
- 杏园别有骑驴者:可能指的是在一个地方(杏园)有其他的骑驴人物,增添了一种对比或特殊情境。
- 羡尔几同鹤背人:表达了诗人羡慕那种像鹤一样高洁、独立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