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断云头作翠屏,官沟南泻水泠泠。
黄花催熟旗亭酒,笑脱重裘度冷陉。
【注释】
入居庸关:即《入居庸关》一诗,是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写于天宝十四年(755年),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中描写了诗人从长安出发,经过居庸关进入河北道的情景。居庸关位于昌平西北,是通往山西北部的重要关隘。云头:指居庸关上的云梯。截断:使……断开。翠屏:形容山峰秀丽如绿色屏风。官沟:指官道旁边的溪流。水泠泠:形容溪水清澈,流动的声音。黄花:指秋菊;这里泛指菊花。旗亭:古地名,在今河南汲县西南。酒:酒名。催熟:催促成熟。脱:摆脱,解除。重裘:厚衣,暖和的衣服。度冷陉:指越过寒冷地带。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756年(唐肃宗至德二年)秋天,当时安史叛乱仍在发展,诗人由长安往北逃难,途经居庸关,写下这首诗。全诗以“入居庸关”为题,描绘了自己从长安出发,经居庸关进入河北道的情景。首联写景:“截断云头作翠屏,官沟南泻水泠泠”,描绘出一幅雄奇壮观的景色图,诗人站在关口上,远眺群峰,那云梯般的山峰直插云端,宛如一座绿色的屏障。居庸关外有一条潺潺的溪流,它绕过关口,向南奔流而去。颔联写事:“黄花催熟旗亭酒,笑脱重裘度冷陉。”诗人想到秋天到来,菊花盛开之时,正好可以畅饮美酒,于是解下厚重的外衣,轻松地穿过了寒冷的关口。颈联写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诗人对朋友的安慰和鼓励之语,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乐观自信,相信自己会度过难关的决心。尾联写志:“五载客归思旧国,凭高吹笛赋新诗。”诗人五年的流亡生活即将结束,他怀着思乡之情,仰望着高处,一边吹奏着横笛,一边吟咏起自己的诗歌来。全诗意境宏大、气势磅礴、情景交融、感情真挚、语言简练明快、音韵和谐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