橐笔多番到直庐,墨淋漓洒玉蟾蜍。
一麾自拥君恩出,砻石先应刻御书。
第一首
笔袋里装满了墨汁,多次走到官署直庐,
笔尖沾着的墨水淋漓洒落,如同玉蟾蜍一般。
你一挥袖子就要出京了,
我为你准备的砚台石碑应该刻上御书。
橐笔多番到直庐,墨淋漓洒玉蟾蜍。
一麾自拥君恩出,砻石先应刻御书。
第一首
笔袋里装满了墨汁,多次走到官署直庐,
笔尖沾着的墨水淋漓洒落,如同玉蟾蜍一般。
你一挥袖子就要出京了,
我为你准备的砚台石碑应该刻上御书。
【注释】 沔阳道中喜雨: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为江陵县令时。沔阳,即今属湖北荆州地区一带的汉水北岸地带,古称沔州、汉阳郡。这首诗就是作者在沔阳县(今湖北省仙桃市)作官时的喜雨之作。 一枕凉侵被:诗人在梦中醒来,感到枕头上凉气袭人。一枕,枕头;凉侵被,指枕头冷。 朝来得晏眠:早晨睡得迟了,所以醒来得晚。晏,晚。 江清收潦后:雨水把江水冲得十分清澈。 风劲挂帆前:大风刮起,船帆迎着风张开。 宿雨才如露
【注释】 设险凭全楚:设险,设置险阻;凭,倚仗、凭借;楚,指湖北的古国名。 江防:长江的防线。 郭:指外城或城墙。 独客:独自的客人。 天阔星如坠:形容天高云低,星星像要掉落下来一样。 惨澹:凄凉黯淡的样子。 【赏析】 蕲州道中 这是一首七律。此诗作于唐僖宗乾符二年(875),时为安史叛乱后第二年,是诗人避乱在蕲州(今属湖北)道中的即景抒怀之作。 第一句“设险凭全楚”,是说作者以自己的智慧和胆略
以下是对这首诗《荆州杂诗六首·其六》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南郡风流地,雄藩毂久推。 梨花前队拥,红粉后车来。 马酒分獐饫,狐裘逐兔回。 明明军令在,蜀道几时开。 注释: 1. 南郡:指的是现在的湖北省荆州市地区,古代称为南郡。 2. 雄藩:指的是强大的藩镇,即地方上的豪强势力。 3. 毂(gǔ):古时车轮中心的转轴部分,这里比喻地方势力的中心。 4. 前队拥:指前面的军队或官员拥簇着。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语言、技巧、思想情感及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选项确定答题的方向是内容、语言、技巧还是思想情感。 此诗的首句“三户亡秦谶”中的“三户”指的是项羽的部下英布、蒲将军和黥布三家。“亡”字在这里有“灭亡、消灭”之意,而“亡秦谶”是指预言秦朝灭亡的谶语。次句中“孤军覆楚师”的“孤军”指刘邦所率的起义军
诗句释义与赏析: 注释: 1. 中山存后裔:意指在乱世中,仍有人能保持对中山国(或某一家族、势力)的忠诚和记忆。 2. 失路亦依刘:意指即便身处困境或失去方向,也仍旧选择依赖或支持刘姓(可能指刘备或类似身份的人物)。 3. 大局分三国:意指当时的局势被分成了三股势力,各自为政。 4. 深心借一州:意指尽管整体形势复杂,但仍有个人(或某个团体)希望从中找到立足之地,即“一州”。 5.
荆州杂诗六首 其一 【注释】: 要害西南最:要害之地,在西南。要害,指战略要地。 乾坤百战馀:乾坤,天地之间。百战馀,指经历了无数战斗。 孤城还矢石,陈迹遂丘墟:孤城,指被围困的城池。 陈迹,指曾经存在的痕迹和遗迹。 丘墟,山丘废墟。 白日吹笳外,枯风落木初:白日,指白昼。 笳,即胡笳,古代管乐器。白日,指白天。 枯风,指秋天的风。 落木,指落叶。 暂来戎马地,惭愧得安居:戎马,指战争。 安居
【注释】 游燕不果乃作楚行:燕国不能成行,于是写下楚行。 北道:指北方的道路。南辕北辙:本应往南走而却往北走的比喻。 一门初约变:当初与某人约定好了,结果变化了。 岐路独行多:岔路上独自行走的多。 弹筝客:弹奏筝曲的歌者。击楫歌:敲着船桨而唱起歌曲。 田舍好:田园生活的愉快。 也知:明白。 壮志恐蹉跎:有远大的抱负却担心自己被耽误。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仕途不得志时所作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鉴赏。赏析诗句的内容和作用,赏析诗句的语言特点,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赏析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赏析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五点是常规的考点。解答此题时,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然后依据对诗歌的理解,从炼字、手法、情感等角度具体分析。 (1) “一枝开异域,独秀殿群芳”:一枝花独自在异国他乡开放,独自盛开于群芳之中,突出了梅花的傲骨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2)
【注释】 1.季叔:作者的堂弟名季,排行第四。 2.荆州:今湖北江陵。 3.会合期难定:指与堂弟相见的日期难确定。 4.苍茫:迷惘。 5.烽烟:这里指战事。 6.地满:到处都是。 7.书疏:书信。 8.薄宦:微官。 9.驱策:驱使、驱使车马。 10.去留:离开和留下,指离别。 11.荆南:即荆门、荆山南边,这里借指荆州。 12.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 【赏析】 这是一首写久别重逢之情的诗
【注释】 梁元:指梁武帝萧衍。梁武帝时,荆州为重镇。称兵:起兵叛乱或割据一方。方士:方术之士。这里指迷信方术的人。干戈:兵器。弟兄:同辈人。戎衣:军服,借指军队。讲殿:讲武之殿。诗句:诗歌。巡城:巡历城中。世乱:乱世。文:诗。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人的诗。全诗以“祸福”开篇,指出梁武帝萧衍虽然在荆州重镇称兵叛乱,但在朝廷之上,却仍能安享太平,享受着方士、方术之士带来的“祸福”。而诗人自己
【注释】 七千:指石阡的里程。 一家迢递向蛮天:指石阡与蛮荒之地相隔遥远。迢递:形容路途遥远。 不知:一作“谁”。巴賨:巴郡和蜀郡一带的少数民族,这里代指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可有:是否。公畦:即公田,指官府田地。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以石阡为题,写其地处僻远,山岭荒凉,江流险峻,路长迢遥,难以到达。但陈子文却要出守此地。作者对陈子文寄予厚望,希望他为政清廉,造福百姓
【注释】鸟道:山路。嬥歌:侗族的一种歌舞,流行于贵州、湖南一带。赤脚:赤着脚,这里形容少数民族的风俗。花鬘(huán):女子头上装饰的鲜花。次第:轮流。 【赏析】此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中描写了石阡地方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特点,表达了对友人离去不舍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优美动人
这首诗是送别陈子文出守石阡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描写景色和抒发情感,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期待。 首句“清香昼静双枝戟”,描绘了石阡的早晨,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香气,阳光明媚,万物生机勃勃。这里用“清香”形容空气中的气味,用“双枝戟”形容清晨的阳光,形象生动。 次句“碧树春垂小桁帘”,描绘了石阡的春天景象。树木翠绿欲滴,树枝上垂下的小窗帘随风摇曳,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感觉。
这首诗描述了一场大雨的景象,其中涉及了许多关键的地理和气象术语。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分析: 1. 大雨出前门口占:这里的“大雨”指的是一场大雨,而“前门”通常是指城市的入口或主要城门。因此,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大雨从城市的某个位置开始降落。 2. 猛势如潮欲撼城,九衢暴涨一门争:这句描述了大雨的猛烈程度,如同洪水般汹涌,甚至有可能动摇城墙。同时,“九衢”(古代指城市的主要街道)因为大雨变得泛滥
注释: 玉蝀桥:指西湖的白堤。 荷花:指西湖的荷花。 研斋前辈:指张研斋,是作者的朋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风景画。首句“水风凉透鹭鸶肩”,写出了湖上微风拂面,清凉宜人的感觉,同时也展现了鹭鸶悠闲自在的姿态。接着,“一镜争窥万柄莲”一句,形象地描绘出西湖荷花竞相开放的美景,仿佛是一池碧绿的镜子,映照着无数盛开的荷花。第三句“不是玉楼金殿影,直疑身在过湖船”
【注释】 蕉士:即题蕉士,指题画人。蕉士上人:名不详,是诗人的熟人。 微凉起:微风拂面。 携入先生怀袖中:把扇头墨竹带进先生的怀抱里。先生:敬称对方。 绿筠:翠绿的竹子。亭上坐,在亭子上坐着。 墨光含雨笔摇风:墨色像雨水那样滋润,笔尖似风吹动,形容用墨淋漓。 赏析: 这是一首赠答诗。前两句写蕉士上人的墨竹被题入自己手巾扇后的情形;中间两联则描写题毕之后的情景。 首句“老僧指上微凉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