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合珠连琰琬垂,蠡应难测管难窥。
欲知伐叛安民略,看取亲书御制诗。
【注释】
南书房:清朝宫廷中掌管文书奏章的内务府所属机构。敬观宸翰:指恭敬地观看皇帝的御笔。宸(chén)翰,皇帝的御笔。恭纪:恭敬地记述。其五:第一五首诗。
璧合珠连:比喻珍贵美好的东西相连接。琰琬:美玉。蠡(lí):小匣子。应难测:难以测量。管难窥:无法窥见。看取亲书:请看皇上亲手写的书信。御制诗:皇帝御定的诗词。
【赏析】
这首诗是清世宗雍正帝在南书房中读《汉书·王莽传》时所做,因他读了此篇后,有感于王莽的“功德”和“伐叛安民”之略,便写下了这首七律,并亲笔题写在纸上。诗中赞美了王莽的功德,并称赞他“伐叛安民”的政治策略。
首句“璧合珠连琰琬垂”,以珍宝相连接来比喻王莽的美好德行;“蠡应难测管难窥”,则用“蠡”(小匣)与“管”(量器)来比喻王莽治国的才能,难以窥测其深浅。这两句运用了类比手法,将王莽的美德比作珍贵的宝物,将他的治国才能比作难以测量的深潭,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王莽的美德和才华。
第二句“欲知伐叛安民略”,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展开,指出只有通过观察王莽的政策才能了解他的功绩。这里的“伐叛安民略”,指的是王莽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废除郡县制、改行郡邑制度等,旨在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政府的控制力。这些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要想了解王莽的功绩,就必须亲自阅读他的诏书,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第三句“看取亲书御制诗”,则是诗人对前两句的具体化,即通过皇帝亲笔写的诏书和御定的诗词来了解王莽的政绩。这里所说的“亲书”和“御制诗”都是皇帝亲自撰写的文章或诗词,它们代表了皇帝的智慧和见识。通过阅读皇帝的亲笔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大事和朝廷政治,从而更全面地评价王莽的业绩。
最后一句“看取亲书御制诗”,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表达了诗人对王莽功绩的肯定和认可。诗人认为,只有通过深入地了解和研究王莽的政策和措施,才能真正地认识他的功德和才能。因此,我们应该认真阅读皇帝的亲笔作品,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