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肉恢谐父老旁,千秋铭记有中郎。
羡他社宰封侯地,不改当初户牖乡。
【注释】
陈留县志杂题十绝句补其所不载:陈留(在今河南开封市)的县志里遗漏了十首诗,作者就为之作补。其三:这是第三首。
割肉:指代牺牲。
恢谐:和悦,和谐。
千秋:千年。
中郎:指东汉时期的名臣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他曾任太史令、郎中、尚书,因才学高超而闻名于世,著有《东京赋》等。
羡他:羡慕他的。
社宰:地方官,掌管一乡之政务。
封侯地:指被封侯的土地,也泛指封地。
户牖乡:指张衡曾经担任过的地方官,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
【赏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县志遗漏十绝句,诗人为此作补;后两句赞美张衡,并以此自比。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浑,情思深沉。
开头两句说,我为陈留县志遗漏的十首诗作了补充,使县志完整了。这一句用了一个“补”字,表明诗人对陈留县志的重视。
“割肉”,是比喻自己为诗不惜牺牲自己的一部分利益。因为诗是奉献给陈留县志的,所以诗人说“割肉”;又因为诗人为诗而“割肉”,所以下文又特别提到“父老旁”。
“千秋铭记”,是指诗被陈留县志收录后,将会流传千古。“中郎”,是张衡的字,这里借指张衡。因为张衡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所以诗人用“记”字,以表达他对张衡的敬爱之情。
最后两句说,我非常羡慕张衡,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地方官。又因为张衡曾经担任过地方官,所以诗人说自己仍然是一个“社宰”。这四句诗,通过对比来表现诗人对张衡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的意境很美。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行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这种表达方式既自然又真实,既深刻又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