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窗长听读书声,识字多来品倍清。
应笑六郎才思劣,羽衣刻木坐吹笙。
隔窗长听读书声,识字多来品倍清。
应笑六郎才思劣,羽衣刻木坐吹笙。
这首《鸣鹤亭诗为关中张凤举赋四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辛弃疾所作。这首诗通过描绘书房内的宁静景象和对读书人品德的肯定,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文化传承的尊重以及对有才华人士的赞赏之情。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并给出注释:
- “隔窗长听读书声”:指在书房内长时间聆听书页翻动的声音。这里的“读书声”不仅代表了知识的传递,也象征着文化的延续与传播。
- “识字多来品倍清”:通过学习知识,人们的道德品质也会得到提升。这里的“多来”表示逐渐增多,“品倍清”则意味着道德品质变得纯净而高尚。
- “应笑六郎才思劣”:以六郎(即李白)自比,暗讽自己的才思不足。李白被誉为诗仙,以他的诗歌才华著称,这里用他来作为对照,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文学才能的自我评价。
- “羽衣刻木坐吹笙”:描述了一个虚构的场景,一个拥有超凡技艺的人,通过雕刻木头制成的乐器来吹奏笙。这一形象化的描述不仅展现了人物的超凡技能,也体现了其追求高远艺术境界的精神。
辛弃疾的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美读书人的佳作,也是对知识、文化传承和艺术追求的赞颂。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未来文化发展的美好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