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闻优诏下承明,特许朝来拜表行。
亲老讵应虚子职,天高原自近人情。
道存养志归非晚,风动旁观感亦生。
欲识掉头潇洒意,浮云直似从官轻。
【注释】
优诏:皇帝下诏书的谦词。承明:汉代宫殿名,在未央宫东门外。掌詹:掌管朝廷文诰的官。陈乾斋前辈:陈乾,字乾斋,作者好友,曾任翰林院掌詹事。予假省亲:借以探望父母。四首:本组诗共有四首,这是第四首。
【译文】
夜闻诏书传自承明殿,特许朝来拜表行。
父母年纪大了怎能虚度职守,天台山高自有人情在。
道养志存非晚,风动旁观感亦生。
要识掉头潇洒意,浮云直似从官轻。
【赏析】
此为送陈乾斋前辈之作。陈乾斋是作者的好友兼同科进士,后任翰林掌詹事,与作者同乡,又是同年,关系密切。诗中流露出对陈乾的关切之情。
开头两句写皇帝的诏书传到承明殿,让陈乾斋向朝廷献上奏表。“夜闻优诏下承明”一句,用“夜闻”二字渲染气氛,表明诏书的传达时间之早。诏书一到,便要陈乾斋进呈奏表。“特”,是特别的、特殊的。陈乾斋因是掌詹事而能得此殊荣,足见其地位之尊。
第三句写陈乾斋的父母年纪已大,陈乾斋不能不辞官回乡奉养老人,否则就是空耗年华。“讵”,岂。“虚子职”句,即指陈乾斋不能不辞职回家奉侍老人。诗人同情陈乾的不幸遭遇,并希望他能早日回去。
第四句写天台山高,有如天高地旷,人情深厚。“天高原自近人情”一句,既点出题旨,又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第五六两句写陈乾斋虽不能还乡,但只要他立志于道,就不算太迟。“道存”二句,是说只要坚持修养道德,就能达到高尚的精神境界,不必拘泥于形式。这里诗人表达了对陈乾斋勉励之意。
末两句写陈乾斋虽不能归家,但仍不失潇洒从容的风度,犹如浮云一样随风飘荡,无牵无挂,轻松自在。这两句诗既是对陈乾斋的赞美,也是诗人自身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