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穿地脉转龙腰,新插荒堤柳万条。
故道视同瓯脱地,小儿争唱复陂谣。
阳侯受职工粗就,幽鬼啼坟骨已销。
莫道治河无善策,主恩存殁冠群僚。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创作的《新河》。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注释

  1. 别穿地脉转龙腰 - “别穿”指的是河流改道,“地脉”指地下的地质构造,“龙腰”形象比喻河流蜿蜒曲折。
  2. 新插荒堤柳万条 - “新插”意味着新种,“荒堤柳万条”描绘了河岸两侧柳树生长茂盛的景象。
  3. 故道视同瓯脱地 - “故道”指的是原来的河道,“瓯脱”是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小国或地方,这里比喻为被遗忘的地方。
  4. 小儿争唱复陂谣 - “小儿”泛指儿童,“争唱”形容孩子们争相传唱,“复陂谣”指关于河流恢复原貌的歌谣。
  5. 阳侯受工粗就 - “阳侯”通常指大鱼名,“受工”指接受治理,“粗就”表示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6. 幽鬼啼坟骨已销 - “幽鬼”指死去的鬼魂,“啼坟骨已销”形容河水冲刷了河床,使得曾经的坟墓和骨骼都被冲刷掉了。
  7. 莫道治河无善策 - “莫道”意为不要说,“治河”指治理河流,“善策”指好的策略。
  8. 主恩存殁冠群僚 - “主恩”指的是皇帝的恩惠,“存殁”指存在和死亡,“冠群僚”表示在官员中排名第一。

译文

新河改道后,两岸新种的柳树如万条长蛇般伸展。原本被遗忘的河岸如今焕发生机,孩子们争相传唱着恢复河流的歌谣。经过努力,河水已经冲刷了河床,曾经的坟墓和骨骼都已被水冲洗干净。尽管有人认为治河没有好的办法,但在所有的官员中,皇帝的恩泽是最深厚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黄河改道后的新景象。作者通过对河边柳树、河床、坟墓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于治河成功的欣慰和喜悦。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奈和期盼。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