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住衙斋忽半年,河梁只在一尊前。
重携风雨登山屐,又上江湖载酒船。
有此别离成我老,无多才调感君怜。
芦花枫叶残秋路,不听琵琶亦黯然。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过反复诵读来把握诗歌内容,并理解诗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相关常识。本题要求考生对“留别恒斋太守次见送原韵”逐句进行赏析,这需要考生在对全诗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局部分析。

“小住衙斋忽半年,河梁只在一尊前”,意思是说诗人刚刚来到衙门任职,只住了半年的时间,就要离开这里了;而在告别的时候,只有那樽酒还在眼前。“衙斋”,是指官署、官府等场所。“忽半年”是忽然之间的意思;“忽”字在这里是表示出其不意的反诘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么”、“怎么这样”。“河梁”,指黄河渡口。“一尊前”,意为“面前有一只樽酒”。“樽”是古代盛酒之器,这里代指酒。“忽半年”与“一尊前”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暂。

“重携风雨登山屐,又上江湖载酒船”,“重携”,再次携带之意。“雨”“风”二字连用,写出旅途艰险,也暗示出诗人的豪迈。“登山屐”,指登山用的木制鞋子。“江湖”,泛指江河湖泊等水域。“江湖载酒船”,指带着酒乘坐着船只在江湖之上航行。“又上江湖载酒船”,说明诗人此行的目的,是要远游江湖,泛舟江海。“重携”“又上”表明诗人此行并非闲居无事,而是有所为。

“有此别离成我老,无多才调感君怜”,“别离”是离别,“老”是年岁增长。“无多才调感君怜”,意为没有多少才华,只能引起您的怜悯。“感君怜”即引起您的怜悯之意,这里指自己不能引起您的怜悯。从诗人的表达看,他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才华,只是觉得此次离别之后自己将会变老,所以希望对方不要感到伤感。“无多才调感君怜”与“有此别离成我老”相对照,强调离别之后自己将会变得衰老,因此希望对方不要为此而伤感。这种表述方式表现了诗人的谦逊之情。

“芦花枫叶残秋路,不听琵琶亦黯然。”“芦花枫叶”是秋天的象征。“听琵琶”,听音乐,弹琵琶。“黯然”是失意、悲伤的样子。“芦花枫叶残秋路”,描绘出一幅深秋时节萧瑟凄凉的景象。“不听琵琶亦黯然”,意为不听琵琶,也会感到悲伤。这句诗中,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把听琵琶与不看琵琶进行了对比,表现了诗人此时的情感。“听琵琶”与“不听琵琶亦黯然”相对照,表现了诗人此时的心情。

【答案】

小住衙斋忽半年,河梁只在一尊前。重携风雨登山屐,又上江湖载酒船。

有此别离成我老,无多才调感君怜。芦花枫叶残秋路,不听琵琶亦黯然。

这首诗写于诗人赴任途中。首联点明赴任之早,颔联写行装已定、离愁满怀,颈联写离情别绪,尾联写不忍听曲。整首诗写得平实朴素,语言明白晓畅,毫无雕琢痕迹,却能以简炼的笔墨,生动地表达了离别时的种种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