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粤行初尽,三江此要冲。
商通藤县米,箄出象州松。
北望云千㬪,南来瘴几重。
小舟如箬笼,双膝劣能容。

【诗词】

梧州

东粤行初尽,三江此要冲。

商通藤县米,箄出象州松。

北望云千㬪,南来瘴几重。

小舟如箬笼,双膝劣能容。

【注释】

  1. 东粤行:这里指从广东东边的沿海一带到广西的梧州地区,是古代海上通往南方的重要航道。
  2. 三江:指桂江、郁江和浔江,这三江交汇处是梧州的地理位置。
  3. 藤县:今广东省肇庆市的一个县,以出产优质大米闻名。
  4. 象州:位于广西东北部的一个小县城,盛产松树。
  5. 云千㬪:指连绵起伏的云雾,形容山高云重,给人一种壮阔之感。
  6. 瘴:南方湿热气候中的致病微生物,这里泛指南方的炎热潮湿环境。
  7. 箬笼:一种用箬叶编织成的轻便容器,用来盛水或食物。
  8. 双膝劣能容:形容行走时膝盖不够灵活,无法容纳过多的重量,可能意味着行走艰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经过梧州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东粤行初尽”表达了诗人离开广东东边沿海到达广西梧州的经历,展现了长途跋涉的艰辛。接着“三江此要冲”点明了梧州的地理战略位置,三江交汇使其成为南北交通的关键节点。
第二联“商通藤县米,箄出象州松”则具体描述了梧州丰富的物产,藤县的大米和象州的松木都是当地的特产。这两句既展示了梧州的经济繁荣,也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独特性。
第三联“北望云千㬪,南来瘴几重”通过描述北方连绵的云雾和南方的湿热气候,表达了诗人对南方复杂多变气候的感受。这不仅是对梧州地理环境的写照,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南方生活环境的担忧。
最后一句“小舟如箬笼,双膝劣能容。”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行进中的艰难,虽然有箬叶编制的轻便容器,但面对复杂的地形和艰难的路途,诗人还是感到力不从心。这既是对个人体力状况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理感受。整首诗通过对梧州自然景观和文化风情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南方复杂气候和艰苦旅行经历的深刻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