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根埋不烂,搜剔岂能辞。
斑剥旧苔藓,槎牙新菌芝。
乾坤无弃物,研席得奇姿。
自有天然质,何烦斧凿为。

【注释】

①古根:指野杏树的根部。

②搜剔:挖掘。这里指采伐。

③斑剥:指树木因年代久远而出现的风化现象,即树皮或树干上因长期受到风雨侵蚀而出现的剥落。苔藓:一种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方,有各种形态和颜色。菌芝:指灵芝。

④乾坤:天地万物,泛指世间万物。

⑤研席:指磨盘或石臼等研磨工具。

⑥奇姿:美好的外形或姿态。

【赏析】

《赋野杏根》这首诗写于诗人隐居山林之时,诗中描绘了野杏树根部的风貌,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古根埋不烂”,描写了野杏树根部的坚韧与不朽。野杏树根部虽然埋藏在地下,但依然能够经受住岁月的侵蚀,保持其原有的状态。这里的“古”字,既指树木的年代久远,也暗含野杏树历经风雨、顽强生存的精神。

第二句“搜剔岂辞辛”,表达了采伐野杏树根部的行为并非出于恶意,而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这里的“辛”字,可以理解为辛苦、劳累,也可以理解为艰难困苦。诗人认为,采伐野杏树根部并非出于对自然的破坏,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

第三句“斑剥旧苔藓”,进一步描绘了野杏树根部表面的风化现象。斑剥、旧苔藓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野杏树根部因年代久远而出现的风化痕迹。同时,也暗示了野杏树根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沧桑。

第四句“槎牙新菌芝”,描写了野杏树根部上的新鲜菌芝。槎牙一词,形容菌芝形状奇特,参差不齐。这里的菌芝,指的是野草或其他植物上生长的真菌。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观的观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美好。

第五句“乾坤无弃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万物平等、和谐相处的哲理思考。乾坤二字,既可以理解为天地、宇宙,也可以理解为世间万物。诗人认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应该珍惜身边的一切,不能随意浪费或破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之情。

最后一句“研席得奇姿”,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思想——赞美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研席一词,常用来指称研磨工具,这里可以理解为磨盘或石臼等研磨工具。诗人认为,通过研磨这些野杏树根部,可以发现它们独特的美态和价值。这种美态和价值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上,更体现在精神层面上——它们展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量和创造力。

整首诗通过对野杏树根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