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盛中朝,有敬舆忠蹇,君实精诚,测海觇星期入相;
学风被华夏,看丝绣平原,金铸少伯,哀弦苦曲痛无师。

【注释】

①盛中朝:指张百熙。

②有敬:有为,指张百熙。

③舆忠蹇:指张百熙的忠诚正直而遭贬谪。

④君实精诚:指张百熙对国家忠诚。

⑤测海觇星期入相:指张百熙曾参与筹划筹建海军学堂,后任学部大臣。

⑥丝绣平原:指张百熙在京师大学堂任总教习时,提倡经世致用之学风,以“五色丝”绣成《四书》图。

⑦金铸少伯:指张百熙在京师大学堂任总教习时,提倡“三纲五常”,将孔子、颜回、曾子、孟子、子思、孟子等七人塑像并立,称为“少保”,称其教育宗旨为“金铸少伯”。

⑧哀弦苦曲痛无师:指张百熙在京师大学堂任总教习时,反对科举制度,提倡新学和西学,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被诬蔑为“倡邪说,惑人心”。

【赏析】

张百熙(1847~1926),字孝威,直隶大兴(今北京)人,清末著名学者,光绪年间任礼学馆提调、广东提学使、国史馆馆长、学部右侍郎等职,为晚清时期重要的教育家与思想家,著有《四松随笔》、《皇朝经世文编》、《四书讲义》等。

这是一首挽联,作者通过赞美张百熙,寄托了对当时教育现状的不满和对改革教育的渴望。

上联:“人物盛中朝,有敬业崇仁,君实精诚,测海觇星期入相”;

下联:“学风被华夏,看丝绣平原,金铸少伯,哀弦苦曲痛无师。”

上联:这里赞颂张百熙的为人处世。

“人物盛中朝”:指张百熙是清朝末年的名臣。

“有敬业崇仁”:意思是他有敬业精神,崇尚仁爱之道。

“君实精诚”:指张百熙对国家忠诚诚实。

“测海觇星期入相”:意思是他曾经参与筹划建立海军学堂,后来担任过学部大臣。

“丝绣平原”:指的是张百熙曾在京师大学堂任职期间,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风气,以“五色丝”绣成《四书》图。

“金铸少伯”:指的是张百熙在京师大学堂任职时,提倡“三纲五常”,将孔子、颜回、曾子、孟子、子思、孟子等人的塑像并立,称为“少保”,称其教育宗旨为“金铸少伯”。

下联:这里赞扬张百熙的学问成就。

“学风被华夏”:意思是他的学问之风遍布华夏大地。

“看丝绣平原”:指的是张百熙曾在京师大学堂任职期间,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风气,以“五色丝”绣成《四书》图。

“金铸少伯”:指的是张百熙在京师大学堂任职时,提倡“三纲五常”,将孔子、颜回、曾子、孟子、子思、孟子等人的塑像并立,称为“少保”,称其教育宗旨为“金铸少伯”。

整联既赞美了张百熙的政治才能,又赞扬了他的教育成就,同时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