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耕无寄托,实事求充肠。
赋命况穷薄,福泽宜自量。
终朝饱鱼肉,无乃天所殃。
我郡勤育蚕,亦复识其方。
父老倘顾问,尚能言种桑。
朗公节帅为我营建了阿城旁的几亩菜园,我因此作诗感谢。
力耕无寄托,实事求充肠。
赋命况穷薄,福泽宜自量。
终朝饱鱼肉,无乃天所殃。
我郡勤育蚕,亦复识其方。
父老倘顾问,尚能言种桑。
注释:
- 朗公节帅:指唐代名将张九龄,曾任岭南节度使。
- 营建:建立。
- 事求充肠:事事追求充实自己的内心。
- 赋命:天命、命运。
- 福泽:福气、恩泽。
- 饥寒交迫:形容非常贫困。
- 勤育蚕:致力于养蚕。
- 方:方法、技术。
- 犹:还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朗公节帅的感激之情的表达。朗公节帅不仅为诗人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还为他建造了菜园,使得诗人得以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和满足。诗人对此表示深深的感激,并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首句“朗公节帅为余营室阿城之旁筑圃数亩以资种菜作此奉谢”表达了诗人对朗公节帅的深深感激之情。诗人将自己比作一位辛勤耕种的人,通过描述自己的努力工作和生活的艰辛状态,表达了自己对于朗公节帅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即勤劳、务实和感恩。
第二句“力耕无寄托,实事求充肠。”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生活状态的描绘和反思。诗人认为,虽然自己的生活条件艰苦,但是自己仍然能够坚持勤劳地耕作,充实自己的内心,这种精神值得人们学习和赞扬。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坚韧的性格。
第三句“赋命况穷薄,福泽宜自量。”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自己命运的看法和态度。诗人认为,自己的命运虽然比较艰难,但是自己应该积极地去面对和应对,不应该过于依赖他人的恩赐。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理解和认知,即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化,我们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和应对,而不是过分依赖他人。
最后两句“终朝饱鱼肉,无乃天所殃。”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生活状况的感慨和思考。诗人认为,自己虽然能够吃到鱼肉等美食,但是这种奢侈的生活方式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灾难。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财富和享受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物质生活,同时也要注重精神层面的修养和提升。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积极态度,以及对他人的感激和尊重。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状态,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