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之国三十六,姑墨当今赛里木。
刘平国碑我所搜,编入赵家金石录。
永寿三年作四年,改元恩诏阻遥传。
龟兹乌垒长怀古,策马亭亭汉月圆。

【注释】

过赛里木:经过赛里木(今新疆玛纳斯)时。姑墨:古代西域国名。赛里木:位于今新疆北部的一处古城。刘平国碑:指东汉刘平所刻的《汉鲁王刻石》。赵家金石录:即赵明诚所著的《金石录》。永寿三年:唐穆宗年号,公元892—894年。作四年:当作四年。改元恩诏:即“改元大中”,公元860年。阻遥传:指在唐朝时期,由于战乱不断,皇帝诏书难以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故称“遥传”。龟兹:古代西域国名。长怀古:深深怀念历史。策马:骑马。亭亭:形容人或物高大直立的样子。汉月圆:指汉代的明月,这里借指汉朝。

【赏析】

这首词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于公元1057年(宋神宗熙宁十年)谪居黄州期间所作。《东坡志林》卷七记载:“余在黄,见李公麟画钟山,有‘永丰”二字,余以为钟山之北为永丰,非也。”又据《东坡纪年录》,苏轼贬官黄州后,曾游访江夏、鄂县、黄陂、嘉鱼、武昌、樊城等地,写下了大量诗词,此词即为其中之作。

首句“西域之国三十六,姑墨当今赛里木”,点明赛里木在西域三十六国中的显赫地位。西域,指今天的新疆及中亚部分地区。三十六国,指西域诸国。姑墨,即今新疆吐鲁番地区。赛里木,古称“小宛”,是当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地处天山南麓,今乌鲁木齐市东南一带。

第二句“刘平国碑我所搜,编入赵家金石录”。“刘平国碑”,指的是东汉末刘平刻制的《汉鲁王刻石》。刘平,字子政,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县西北)人,曾任东莱太守。东汉建安十一年(113年),东莱郡发生地震,刘平上表奏闻朝廷。他刻石立碑,以记其事。《汉鲁王刻石》记述了光武帝建武十三年(27年)平定天下后统一四海的史实,文辞雄劲,颇富气势。《汉鲁王刻石》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赵家金石录”,指赵明诚编纂的《金石录》。赵明诚,字德夫,北宋著名学者。他精于收藏和研究金石文字,著有《金石录》一书。

第三句“永寿三年作四年,改元恩诏阻遥传”。“永寿三年”是唐穆宗的年号。公元892年(永寿三年)八月,因宦官仇士良专权,唐穆宗被迫禅位给唐敬宗。同年十二月,唐敬宗即位。“改元”,即更改年号。“阻遥传”是指唐穆宗的圣旨无法到达远方。

第四句“龟兹乌垒长怀古,策马亭亭汉月圆”。“龟兹”指今新疆库车一带。“乌垒”,即今轮台县境内的轮台故址。据《汉书·西域传下》:“其地多蒲萄酒……民食蒲萄,多畜牛马,与匈奴共市。”唐代诗人李白有诗云:“胡风吹代马,北拥五溪归。听歌看舞醉,起坐且莫言。结客相与过,长筵费四围。饮酣望金殿,呼鼓欲罪锤。”“策马亭亭”,语出《楚辞·九章·涉江》,意思是骑着高头骏马。“汉月”,指南朝陈朝诗人阴铿的《赋得江南曲》:“京口置邮易,三吴去路赊。楼船挂帆席,短艇飞棹斜。夜雨隔江梦,春风入树花。一弹何足恨,万里忽还家。月色随潮没,江声就浪沙。更吹巴女曲,齐唱白铜琵琶。”

第五句“龟兹乌垒长怀古,策马亭亭汉月圆”。“亭亭”,高耸的样子。这句的意思是说,我骑着高头骏马,望着皎洁的月亮,想起了历史上许多事情。

第六句“永寿三年作四年,改元恩诏阻遥传”。“永寿三年”,即唐穆宗的年号。公元892年(永寿三年)八月,因宦官仇士良专权,唐穆宗被迫禅位给唐敬宗。同年十二月,唐敬宗即位。“改元”,即更改年号。“恩诏”,即皇帝颁发的命令或诏令。“阻遥传”,意谓这些诏令无法传达到遥远的边疆地区。

第七句“龟兹乌垒长怀古,策马亭亭汉月圆”。“乌垒”,即今天轮台县境内的轮台故址。“龟兹”,指今新疆库车一带。这两句是说,我想起历史上很多往事,骑着高头骏马,望着皎洁的月亮,不禁感慨万分。

第八句“龟兹乌垒长怀古,策马亭亭汉月圆”。“亭亭”,形容人或物高大直立的样子。这句的意思是说,我想起历史上很多往事,骑着高头骏马,望着皎洁的月亮,不禁感慨万分。

最后一句“亭亭”,“亭亭”在这里形容人或物高大直立的样子。这句的意思是说,我想起历史上很多往事,骑着高头骏马,望着皎洁的月亮,不禁感慨万分。全词语言简练,感情真挚,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切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