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驿苏巴什,由来险莫论。
南山围似幛,西域凿为门。
风热蝇仍扰,泉枯草不繁。
劳人自今古,石上认车痕。
诗句解释与注释:
- 小驿苏巴什,由来险莫论:这句诗描述的是一个小驿站位于苏巴什的地方,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险峻和重要性,难以用言语来评述。
- 南山围似幛,西域凿为门:描绘了苏巴什周围的山峦仿佛是一块巨大的屏障(幛),而在这片区域中,有一处被开凿出来的地方成为了进入西域的大门。
- 风热蝇仍扰,泉枯草不繁:描述了这个地方因为气候炎热和水源匮乏,苍蝇仍然骚扰着人们,泉水干涸后,草原上不再繁茂。
- 劳人自今古,石上认车痕:这句话表达了自古以来,无论何时此地都是劳动人民的居住地,并且石头上还能辨认出车轮的痕迹,说明这个地方历史悠久,曾经是交通要道。
译文:
在苏巴什的一个小站,自古至今都是险境,无人能够用言辞来形容。周围的山峦如同屏障一般高大,而这里曾是进入西域的重要通道。尽管天气炎热,苍蝇依旧骚扰着行人,泉水枯竭使得草原不再生机勃勃。这个地区从古至今都是劳动者的栖息地,石头上还留有车轮的印记,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苏巴什小站及其周边环境的独特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展现了一个历史悠久、地形复杂的地区。诗中的“小驿苏巴什,由来险莫论”强调了苏巴什小站的重要性和危险性,而“南山围似幛,西域凿为门”则形象地描绘了该地区的自然景观及其对进出西域的重要作用。同时,诗人通过描写当地的气候状况和生态环境,反映了这个地方对于古代人民生活的影响和挑战。最后,“劳人自今古,石上认车痕”一句则表达了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劳动人民生活的地方,石头上的车轮痕迹更是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沉淀。整首诗通过对苏巴什小站及其周边环境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地域画卷,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