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幽花云锦色,佳种远传罗刹国。
秋来偶傍野庭开,应为羁人慰萧瑟。
任是无香也有情,怀风抱露态横生。
从余唤作边城菊,颇似孤寒始得名。

【赏析】

此诗作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作者在新疆伊犁游历时,偶遇一种名不见经传的小花,即兴赋《秋海棠》。

“阿克苏有花”,点明地点。“叶似淡竹”写其叶状,为“碧玉”二字所概括,“菊而小”则点出其品种特征。

“色皆五色”句,用“云锦”比喻其色彩艳丽,但“无香”又令人遗憾。“中华所未有也”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朵花的赞美之情。

“缠回以种,自俄国来”句,说明这种花是从俄国引进的。

“余以其名不雅,易之曰‘边城菊’”句,既表明了自己的审美观念,又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塞外幽花云锦色,佳种远传罗刹国。”这句是说,这种花生长在塞外,其色彩绚丽如“云锦”。它从远方传来,被人们称为“罗刹国”(今俄罗斯)的“佳种”。这里的“罗刹国”并非贬义词,而是借指俄罗斯,与上文的“中华所未有也”相呼应。

“秋来偶傍野庭开,应为羁人慰萧瑟。”这句是说,到了秋天,这种花偶尔开放在庭院里,应该能为羁旅他乡的人带来慰藉和慰藉。

“任是无香也有情,怀风抱露态横生。”这句是说,尽管它没有芳香的气味,但它依然有一种情感存在。它的花朵在微风中摇曳,仿佛是在抱着露水。这里的“怀风抱露”是对前一句“应为羁人慰萧瑟”的具体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花的情感寄托。

“从余唤作边城菊,颇似孤寒始得名。”最后两句是说,我把这种花叫做“边城菊”,它有点像那种孤独寂寞的人,终于得到了自己的称呼。这里的“孤寒”指的是孤独寂寞的人,与上文中的“羁人”相呼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