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响常萦不浊泉,羞色宁争再生桧。
少年梦骑孔雀游,记见青天羽葆盖。
舍利不炷元灯光,玉几萝烟褪愁黛。
读歌击节聊继声,海旭上轩长飙清。
遥知阿师弄阶卉,不管人间荣辱名。

【诗句解释】

  1. 《阿育王寺忍辱松歌同徐司马赋即寄住山僧》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的一首诗。
  2. 这首诗的首句“流响常萦不浊泉”,描绘了泉水清澈、流声婉转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赞美。
  3. 第二句“羞色宁争再生桧”,以桧树自喻,表示不愿与权贵为伍,坚守清白节操。
  4. 第三句“少年梦骑孔雀游”,回忆了过去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5. 第四句“记见青天羽葆盖”,描述了曾经见过的皇帝乘坐羽葆盖车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
  6. 第五句“舍利不炷元灯光”,指的是佛教中的舍利子(佛像的遗骨),这里用来形容寺庙中的灯光明亮而庄严。
  7. 第六句“玉几萝烟褪愁黛”,描绘了寺庙中宁静的氛围和诗人内心的感慨。
  8. 第七句“读歌击节聊继声”,描述了诗人在寺庙中欣赏歌曲时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欣赏。
  9. 第八句“海旭上轩长飙清”,描绘了天空中的海旭(指太阳)升起时,风清气爽的景象,象征着诗人希望世界和平、安宁的美好愿景。
  10. 第九句“遥知阿师弄阶卉”,提到了阿师(可能是一位僧人或修行者),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修行者的尊敬和敬意。
  11. 第十句“不管人间荣辱名”,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看淡的态度,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译文】

流响常萦不浊泉,羞色宁争再生桧。
少年梦骑孔雀游,记见青天羽葆盖。
舍利不炷元灯光,玉几萝烟褪愁黛。
读歌击节聊继声,海旭上轩长飙清。
遥知阿师弄阶卉,不管人间荣辱名。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通过对阿育王寺忍辱松歌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佛教的信仰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典故,如“不浊泉”、“再生桧”、“青天羽葆盖”等,寓意深远。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世间纷扰和名利看淡的情感,展现了他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