壑路无东西,量晷得其向。
穿林俯平畴,身已万仞上。
绝涧愁未通,一峰复来傍。
下峪云有龙,垂云为之障。
愿借太虚心,力为积愁荡。
神楼不在天,五丁亦能创。
【注释】
壑路无东西:指深山中小路没有南北方向。壑,山谷;路,指小道;无,没有;东西,指南北方;壑路无东西,指在山中小路没有南北方向。
量晷(guǐ)得其向:指测量太阳的位置。晷,日晷。向,方位,这里指方向。
下峪云有龙:指山下的河流像一条龙一样蜿蜒流淌。峪,山间的平地,也泛指山间水谷。
垂云:指云雾缭绕的山峰。垂,下垂的样子。
五丁:传说中蜀郡的五个壮士。传说此壮士能移山填谷建都城,后用来比喻有力量的人。
【赏析】
《客小若山顾氏庄杂诗七章遣闷》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谷中穿行时的情景,以及他所见到的山峦、溪流等自然景观。
首联“壑路无东西,量晷得其向”,写诗人在深山中穿行,只见道路纵横,不见南北方向,但根据日影的变化可以判断出自己的方位。
颔联“穿林俯平畴,身已万仞上”,写诗人穿越树林,俯瞰平坦的原野。这里的“万仞”指的是极高的地方,形容地势非常险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美景和所经历的挑战。
颈联“绝涧愁未通,一峰复来傍”,写诗人在山涧行走时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但他仍然坚持不懈。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定决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尾联“下峪云有龙,垂云为之障”,写诗人下山时看到下方的河流像一条龙一样蜿蜒流淌。这里的“垂云”指的是云雾缭绕的山峰,它们为河水提供了屏障。最后一句“愿借太虚心,力为积愁荡”,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自己的智慧来化解内心的忧愁。
整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山谷中的行走和所见所感,展示了他的勇敢和毅力。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