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云坐清昼,压水眠黄昏。
素壁不留滓,今有新苔痕。
暄暄渐生日,稍稍堪出门。
漉漉江湖泥,烂烂胶巷村。
饥乌识人饿,不来屋角翻。
下投落叶堆,乱啄枯木根。
似感翼尚完,劳据仍天恩。
民生有转机,未妨乞食存。
八月御重裌,于理当已温。
何以风略吹,悚然凉心魂。
【注释】
①裹云:即云裹。
②压水眠黄昏:水涨时把身体压在水面,仿佛是睡在水里。
③素壁:墙壁上没有一点污物。
④暄暄:热气蒸腾的样子。
⑤漉漉:水声。江湖泥、胶巷村:都是比喻。江湖的泥水和村落里的泥土。
⑥饥鸟:喻饥民。
⑦劳:受。据:凭靠。
⑧民生:百姓的生活。转机:转机或转好的迹象。
⑨未妨:不妨。乞食:讨饭。
⑩御重裌:穿着厚重的衣服。
【赏析】
此为登北城而作。首二句写景。“裹云坐清昼,压水眠黄昏”是说天气晴朗的日子,坐在白云缭绕的高处(北城之巅),望着碧波万顷,心旷神怡;傍晚时分,又躺在水面上,听着波涛阵阵起伏,沉沉睡去。这两句写诗人登高远眺,心境悠然自得,似乎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第三四句写触景生情。“素壁不留滓,今有新苔痕”,是说洁白如玉的墙壁上,没有一点儿尘土,可是现在上面却长满了新苔藓。这两句写出了北城之高,视野开阔,但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萧条凄凉之感。第五六句写近景。“暄暄渐生日,稍稍堪出门”,是说渐渐有了生气的春天的气息,可以稍稍外出散步了。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他内心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情绪。接着写“漉漉江湖泥,烂烂胶巷村”。这是一幅水乡春景图,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水乡早春的景象。江湖的水泥浆泞难行,胶巷的村子一片荒芜。这两句写出了北城之低,视野狭窄,但也反映出一种衰败破败之感。接下来八句写近处景象。“饥乌识人饿,不来屋角翻”,“饥乌”比喻流离失所的人民。这句的意思是说饥饿的鸟儿知道人们肚子饿,不敢飞到屋檐上来觅食。“下投落叶堆,乱啄枯木根”,是说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只好投宿在落叶堆积的地方,或者啄食着枯树的根部来填饱自己的肚子。“似感翼尚完,劳据仍天恩”,意思是说这些人虽然翅膀已残,不能飞翔,但是他们仍然心存感激,感谢上天赐予他们的恩泽。“民生有转机,未妨乞食存”,意思是说老百姓们有了转机,即使他们暂时还挨饿,也没有什么可怕的。最后两句写远处景象。“八月御重裌,于理当已温”,“御重裌”是指皇帝身穿华美的礼服。“于理当已温”是指按理来说,天气已经暖和了。但这两句话的意思却是说,即使是这样寒冷的季节,皇帝仍然穿着厚厚的衣服。“何以风略吹,悚然凉心魂”,意思是说是什么原因让风吹起来了呢?使人感到寒意袭人。这两句是对前面几句景色描写的总结,也是对全诗的总结。全诗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