娭鸟摛烟结萝带,一镜千峰洗昏黛。
红绡身世愁玉钗,未肯蝉嫣借鸾态。
当年嬉春城北楼,画桃旖旎双琼钩。
四棂烛气怜烧梦,半剪鬟云羞上头。
上头时节年三五,燕子生涯隶歌部。
照屏灼灼六郎花,背笛潇潇二娘雨。
鸭雏黄毛蘋绿阴,芙蓉江天开绣衾。
魂随絮软真宜水,薏到珠攕难语心。
相依如素无恩怨,两命同巢得天眷。
未使桃根送逝潮,敢教班女悲团扇?
杜鹃沿山唱柘枝,紫蔷渐褪赪桐肥。
薄醺枕瑟婢扶去,小病淹晨娘唤归。
潇湘竹波荡晴碧,倚桁薰笼炷遥夕。
细拈雪瓣补莺衣,静撷风丝缚蟾魄。
素儿家住文溪城,鹦鹉关山署艳名。
茂陵司马三年渴,星渚牵牛七夕盟。
七夕星期喜重遘,病影迎灯各惊瘦。
谁防痴语引酸啼,不耐深凉逼残漏。
十洲绮榭连桷甍,阑干上层花下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莺莺传》。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联:

娭鸟摛烟结萝带,一镜千峰洗昏黛。
“娭鸟”指的是莺莺,她像鸟儿一样轻盈。 “摛烟”指女子轻拂头发的样子。 “结萝带”形容女子佩戴着精致的发簪。 这里描绘了莺莺美丽动人的形象,她的倩影如同镜子中的山峰一般,清澈透明,让人感到清新脱俗。

第二联:

红绡身世愁玉钗,未肯蝉嫣借鸾态。
“红绡”是指女子细腻的肌肤,而“身世”则暗示了她的孤独与凄凉。 “玉钗”是古代女子用来装饰头部的珍贵饰品。 这里表达的是莺莺虽然有如玉般美丽的外表,却无法摆脱内心的忧愁和孤独。她宁愿不借助其他美人的姿态来吸引别人的注意,表现出她的高洁和独立。

第三联:

当年嬉春城北楼,画桃旖旎双琼钩。
“嬉春”指的是莺莺在春天游玩的情景。 “城北楼”可能是指某个城市的高楼。 “画桃”意味着用桃花图案装饰的屏风。 “旖旎”是形容景色优美或事物美好的样子。 这里描绘了莺莺在城北楼前欢愉地游玩的情景,以及她周围环境的美好。

第四联:

四棂烛气怜烧梦,半剪鬟云羞上头。
“棂”是指窗户的格子,这里比喻为窗格。 “烛气”可能是指烛光的氛围。 “怜烧梦”意味着对梦境的同情和理解。 “鬓云”指的是女子的头发。 “羞上头”表示害羞地梳妆打扮。 这里表达了莺莺在烛光下回忆起往事,内心充满了悲伤和不舍。

第五联:

上头时节年三五,燕子生涯隶歌部。
“上头”通常指的是女子洗头后挽起发髻的动作。 “年三五”指的是农历新年时。 “燕子生涯”暗示了莺莺的一生。 “隶歌部”可能是指戏曲中的角色分类。 这里描述了莺莺在春节这个特殊时刻,回忆起自己的过去,感叹自己如燕子般的生活。

第六联:

照屏灼灼六郎花,背笛潇潇二娘雨。
“照屏”可能是指屏风上的图案。 “灼灼”是形容明亮耀眼的样子。 “六郎花”指的是一种花卉的名称。 “二娘雨”可能是某种乐器的名字。 这里描绘了一幅画面,女子在照屏前弹奏乐器,背景中有明亮的花朵和细密的雨丝。

第七联:

鸭雏黄毛蘋绿阴,芙蓉江天开绣衾。
“鸭雏”指的是小鸭子。 “黄毛”可能是指鸭子的羽毛颜色。 “蘋绿阴”是形容草木茂盛的景象。 “芙蓉”是一种植物的名称,也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 “绣衾”指的是精美的被子。 这里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观的画面,女子在绿色的草地上玩耍,周围有美丽的芙蓉花,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第八联:

魂随絮软真宜水,薏到珠攕难语心。
“魂随絮软”意味着女子的魂魄与柔软的絮物相随,形象地表达了她的无助感。 “薏到珠攕”可能是指难以言说的心情。 “宜水”在这里可能有双关含义,一方面指女子的柔弱,另一方面也可能指女子的水性杨花。 这里表达了女子的内心世界和她的情感状态。

第九联:

相依如素无恩怨,两命同巢得天眷。
“相依如素”形容两人关系纯洁无暇。 “无恩怨”表示没有争执和矛盾。 “两命同巢”指夫妻共同生活在一起。 “得天眷”意味着得到了上天的恩宠和祝福。 这里强调了男女双方之间的和谐关系和受到上天的眷顾。

第十联:

未使桃根送逝潮,敢教班女悲团扇?
“桃根”是古代美女的名字,这里可能是以曹植的诗《洛神赋》中的“桃李春风一杯酒”为引子。 “逝潮”可能指的是时间的流逝或生命的终结。 “班女”可能是班婕妤的典故,她曾经被弃后,后来成为汉成帝皇后。 “悲团扇”出自古诗“团扇扑扑风”,比喻女子被遗弃后的悲哀心情。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爱情悲剧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沉思。

第十一联:

杜鹃沿山唱柘枝,紫蔷渐褪赪桐肥。
“杜鹃”是一种鸟类,常常被视为离别的象征。 “唱柘枝”可能是指模仿鸟鸣的声音,也可能指歌唱。 “紫蔷”是紫色的蔷薇花,这里可能指一种花卉。 “赪桐”是一种树木的名字,这里可能是指另一种花卉。 这里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鸟儿们在山上歌唱,蔷薇花逐渐凋零,紫红色的桑葚变得更加丰满。

第十二联:

薄醺枕瑟婢扶去,小病淹晨娘唤归。
“薄醺”可能是指微醉的状态,这里的“枕瑟”可能是指睡觉前的一种行为。 “婢扶”可能是指丫鬟搀扶的意思。 “小病”是指轻微的疾病或不适。 “淹晨娘唤归”可能是指早晨时分丫鬟催促起床,呼唤她回家。 这里描写了女子生病时的情境,以及丫鬟们的关心和照顾。

第十三联:

潇湘竹波荡晴碧,倚桁薰笼炷遥夕。
“潇湘竹”可能指的是湘竹,一种竹子的名称。 “波荡晴碧”形容水面上的波浪拍打着晴朗的碧空。 “倚桁薰笼炷遥夕”描述了一个晚上的场景,女子靠在栏杆上,眺望着远处的景色,点燃熏香的灯炷以驱散寒冷。 这里描绘了女子在一个凉爽的夜晚,享受着宁静和舒适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十四联:

细拈雪瓣补莺衣,静撷风丝缚蟾魄。
“雪瓣”可能是指洁白如雪的花瓣。 “补莺衣”形容女子修补衣服的场景。 “风丝”可能是指轻薄飘逸的丝线或柳条。 “缚蟾魄”可能是用柳条或其他东西绑住月亮的投影,以保持其形状。 这里描述了女子在修补衣物的同时,也在捕捉月光下的美景,象征着她的心境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第十五联:

素儿家住文溪城,鹦鹉关山署艳名。
“素儿”可能是女子的别称或者名字。 “文溪城”可能是指一个地名,位于现在的什么地方不详。 “鹦鹉关山署艳名”可能是指女子因为外貌出众而被人们记住或赞美。 这里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和她在文溪城市民中的地位,以及她与鹦鹉有关的传说故事。

第十六联:

茂陵司马三年渴,星渚牵牛七夕盟。
“茂陵司马”可能是指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他的坟墓在茂陵附近。 “三年渴”指他长期渴望功名而不得志的情况。 “星渚牵牛七夕盟”可能是指他在七夕节时向牵牛星许愿的场景,也可能是指他和牵牛星之间的某种约定或默契。 这里反映了诗人对这位历史人物命运的感受和他的文学作品的影响。

第十七联:

七夕星期喜重遘,病影迎灯各惊瘦。
“七夕星期”可能是指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也就是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 “喜重遘”表示两人再次相遇或重逢的喜悦。 “病影迎灯各惊瘦”可能是指由于相思之苦,各自在迎接节日灯火时感到消瘦和心痛。 这里描绘了恋人在七夕节重逢的喜悦以及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和心痛。

第十八联:

谁防痴语引酸啼,不耐深凉逼残漏。
“痴语”可能指的是情深意切的话语,这里可能指诗词或情感表白。 “酸啼”形容哭泣声凄厉,令人心痛。 “深凉逼残漏”可能是指深夜时分,寒气逼人,让人感到孤独和无助。 这里反映了诗人对爱情的无奈和对孤独的恐惧。

第十九联:

十洲绮榭连桷甍,阑干上层花下层。
“十洲”可能是指传说中的仙境之地,也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地方。 “绮榭”指的是华丽而精致的楼台。 “连桷甍”可能是指屋檐相连的样子。 “阑干上层花下层”可能是指楼阁的栏杆设计巧妙,上层可以观赏风景,下层则种有花卉,形成了美丽的景观。 这里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展示了女子生活的奢华和优雅之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