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危城来,示我手中帖。
骇此仁义名,竟与犬豺袭。
饥雀贪秕糠,鬼奴斯有挟。
肉瘦不足庖,终当受钳夹。
云洗空山清,棘满广衢狭。
去就各有怀,警谕已无法。
大垆方冶铜,未应炭气乏。
膏雨行及田,吾且习锄锸。

秋晚村居杂述七章 其四

译文:

客人从危城走来,拿给我看手中的书简。

这仁义的名声竟被犬豺所袭!

饥饿的雀鸟贪吃秕糠,鬼奴们也趁机索挟。

肉太瘦了,连庖厨都不够做,终究还是受钳夹。

云洗空山清,棘满广衢狭。

去与就各有怀,警谕已无法。

大炉正炼铜,未应炭气乏。

膏雨行及田,吾且习锄锸。

注释:

  1. 客从危城来:客人是从危险的地方来。
  2. 示我手中帖:给客人展示他手上的信函或书籍等。
  3. 骇此仁义名:惊讶于仁义的名誉。
  4. 竟与犬豺袭:竟然被犬豺所取代(喻指恶人得志)。
  5. 饥雀贪秕糠:饥饿的麻雀贪吃秕谷。
  6. 鬼奴斯有挟:鬼奴也趁机索要东西。
  7. 肉瘦不足庖:因为肉太瘦了,所以连厨房都不够用。
  8. 终当受钳夹:最后肯定会受到刑罚。
  9. 云洗空山清:云清洗净了空山里的灰尘。
  10. 棘满广衢狭:荆棘丛生在宽阔的道路上。
  11. 去与就各有怀:去和留各有自己的打算和心情。
  12. 警谕已无法:警示和教诲已经无法施行。
  13. 大垆方冶铜:大炉中正在冶炼铜。
  14. 未应炭气乏:不应该缺乏燃料(喻指物资不充足,生活困难)。
  15. 膏雨行及田:及时的春雨滋润着田地。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刘克庄所作的《秋晚村居杂述》中的第四首。全诗表达了作者对世道人心的忧虑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首二句“客从危城来,示我手中帖”描绘了诗人收到一封书信的情景。信里的内容引起了诗人的思考和感慨。
    中间四句“骇此仁义名,竟与犬豺袭。饥雀贪秕糠,鬼奴斯有挟。肉瘦不足庖,终当受钳夹。”则是诗人对信中所表达的观点进行批驳。他认为仁义的名声并没有被犬豺所取代,而是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同时,他也对信中所提到的饥饿的麻雀和鬼奴进行了讽刺。
    后四句“云洗空山清,棘满广衢狭。去与就各有怀,警谕已无法。”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感叹。他认为社会环境虽然清静,但荆棘丛生;人们都有自己的打算和心情,即使有警示和教诲也无法推行。
    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哲理,既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又展示了他的诗歌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