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惜清夜,对影倾浊醪。
澹如坐风雨,颇息机心劳。
白雁堕空影,黄河去滔滔。
天末清钟鸣,九野星辰高。
去想渺难絷,真趣时一遭。
操纵存吾心,尘浊何能嚣?

注释:

秉烛惜清夜,对影倾浊醪。

秉烛指的是手执蜡烛,清夜指夜晚,对影倾浊醪是指对着自己的影子倒酒喝。

澹如坐风雨,颇息机心劳。

澹如坐风雨,形容心境宁静,颇息机心劳表示心情平静下来,没有心思去考虑其他事情。

白雁堕空影,黄河去滔滔。

白雁堕空影,形容白雁在空中飞翔的样子,落空影则表示白雁的影子落在地面上。黄河去滔滔,形容黄河奔腾不息的样子,去滔滔表示黄河的水流汹涌澎湃。

天末清钟鸣,九野星辰高。

天末清钟鸣,指天空中传来清脆的钟声,天末表示天空的边缘,清钟鸣则表示钟声悠扬动听。九野星辰高,指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很高远,九野表示广阔的夜空,星辰高则表示星星明亮璀璨。

去想渺难絷,真趣时一遭。

去想渺难絷,指想要抓住的东西很难抓住,去想则表示追求某种事物或理想。真趣时一遭,指真实的乐趣时常出现一次,时则表示有时候。

操纵存吾心,尘浊何能嚣?

操纵存吾心,指心中保持操守和原则,操纵则表示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尘浊何能嚣,指在世俗的纷扰中保持清醒的心态,尘浊则表示世俗的纷争和纷扰,何能嚣则是说如何能够保持清醒的心态不被世俗所影响。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旅夕感怀七章》,是其中的第七首。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对于自然、对于世界的深刻感悟。

首句“秉烛惜清夜”,诗人以秉烛为引子,表达了对清夜的珍惜之情。清夜象征着宁静、纯净,也象征着内心的平静。诗人手持蜡烛,照亮了自己的心灵,同时也照亮了周围的环境。他欣赏着夜色中的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满足。这种喜悦和满足来自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次句“对影倾浊醪”,诗人用对影来形容自己的影子,倾浊醪则表示倾倒酒水。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独自饮酒的场景。他独自一人,面对着自己的影子,将酒水倾倒在自己身上,以此来表达内心的孤独和寂寞。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和消沉,反而在这种孤独和寂寞中找到了自我。

第三句“澹如坐风雨”,诗人用“澹”字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坐风雨则表示坐在风雨中,这是一种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态度。诗人在风雨中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这种坚守和坚持让他在困境中找到了方向和勇气。

第四句“颇息机心劳”,诗人描述了自己的情绪变化。机心劳则表示内心充满忧虑和疲惫。他曾经有过追求功名利禄的念头和欲望,但在经历了风雨后,他逐渐放下了这些念头和欲望。他开始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不再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

第五句“白雁堕空影”,诗人以白雁为比喻,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变化。白雁堕空影则表示白雁的影子落在地面上,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诗人在经历风雨之后,逐渐看清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价值观念。他不再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人成长。

第六句“黄河去滔滔”,诗人以黄河为比喻,表达了自己的壮志豪情。黄河去滔滔则表示黄河的水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诗人有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他决心要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决心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第七句“天末清钟鸣”,诗人描述了天空中的景象。天末清钟鸣则表示远处的天空传来清脆的钟声。这一句诗象征着宁静和谐的氛围和美好的祝愿。诗人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像这清钟一样,充满着美好和祥和。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一句“九野星辰高”,诗人描绘了夜空的景象。九野星辰高则表示夜空中繁星点点,熠熠生辉。这一句诗象征着广阔无垠的宇宙和无限的可能性。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探索和发现,追求更高的境界和更美好的未来。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自然、对世界的深刻感悟。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独立思考、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人的形象,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和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