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耕种麻秫,浅绿分锄犁。
山人不入市,可以无寒饥。
谓我志青云,何为来涂泥?
往辙苟不鉴,前路还多迷。
彭泽羞折腰,挂冠赋早归。
卧马倦林下,车轮生苔衣。

【注释】

杂诗:古诗的一种,内容多是写景、抒情、言志。

晨耕种麻秫(shù):早上起来耕种麻、黍。

浅绿分锄犁:用一把薄而锋利的锄头把田地里的杂草和庄稼分开。

山人不入市:隐居山林的人不去市场里买什么东西。

可以无寒饥:这样就不会挨饿受冻了。

谓我志青云:说你志向高远。

何为来涂泥:怎么落到这等地步?

往辙(zhé)苟不鉴:过去的车辙如果不以此为教训,就会迷失方向。

前路还多迷:前面的路还有很多迷惑。

彭泽羞折腰:彭泽县的长官陶潜因不愿当官,耻于低头弯腰,就辞官归隐田园生活。

挂冠:古代官吏辞职时摘下官帽。

赋早归:赋闲在家,早些回家。

卧马倦林下:在树林下面休息的马很疲倦。

车轮生苔衣:车辕上的铁链上长满了青苔。

【赏析】

《杂诗》是一首五言诗,共一百八章,选其中的九十二章,每章四句。全诗以“杂诗”为题,内容广泛,或写山水田园之景,或抒忧国忧民之怀,或道身世出处之慨。其艺术特色在于:

一,情景交融,情中有景,景中寓情。诗人在描写自然景物的同时,融进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使景物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例如:“晨耕”、“种麻”、“锄犁”,表现了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的精神;“山人不入市”则反映了隐者的清高;“卧马”“挂冠”“苔衣”等,表现了隐者的闲逸、退让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二,语言朴素自然,明白如话。诗篇多用口语,通俗易懂,质朴无华,如白描画一般,给人以清新之感。如“晨耕”、“山人不入市”,“浅绿分锄犁”等,都是典型的白话诗句。

三,运用典故。诗人善于运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往辙苟不鉴”一句,既用了“往辙”一词,又暗喻陶潜的“不为五斗米折腰”。

结构严谨,音律和谐。诗歌每章四句,每句字数相等,韵脚相同,符合古典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同时,诗人注意押韵,使诗歌显得更加整齐和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