茕茕老若幼,负戴行路旁。
短喘接烦促,流汗身手僵。
前村去后市,计里纡且长。
往来日三五,未供一日粮。
云头火方赤,柳下风微凉。
顾之不敢憩,举步还踉跄。

【注释】

1)茕茕(qióngqióng):无依无靠的样子,形容孤独。

2)负戴:背着、扛着。

3)烦促:忙乱急促。

4)身:身体。

5)纡(yū):弯曲。

6)粮:食物。

7)云头火:即“火星”,指天空中闪烁的小火花。

8)柳下风:指杨柳的枝叶随风摆动,发出的轻风声。

9)顾之:回头看。

10)踉跄(lánɡqiàng):行走时脚后跟抬起不稳,步子歪斜,摇摇晃晃的样子。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旅途艰辛的杂诗。诗人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行路途中的各种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旅途艰难生活的无奈和辛酸之情。

首句“茕茕老若幼”,用“茕茕”来形容自己孤独无助的状态,如同年幼的孩子一样需要照顾。这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也暗示了自己在旅途中的辛苦与劳累。

第二句“负戴行路旁”,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背负重担,艰难前行的情景。这里的“负戴”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负担,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压力和责任。诗人通过这一细节,展现了自己在旅途中所承受的种种艰辛和苦楚。

第三句“短喘接烦促”,描述了自己因为长途跋涉而感到疲惫不堪的状况。这里的“短喘”和“烦促”都反映了诗人身体的疲惫和心理上的紧张。这种身心的双重压力使得诗人更加难以坚持前行。

第四、五两句“流汗身手僵”,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汗水淋漓,体力透支的状态。这既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

第六句“前村去后市”,则将诗人的视线从自身的困境引向了周边的环境。这里的“前村”和“后市”分别代表了路途的起点和终点,暗示着诗人在旅途中所处的位置和方向。然而,无论走到哪里,诗人都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只能继续前行,这种无奈的心情让人感同身受。

第七、八两句“计里纡且长”,“未供一日粮”则进一步揭示了旅途的漫长和艰辛。这里不仅提到了行走的距离,还突出了生活物资的匮乏,使得诗人在旅途中的生活更加艰难。

最后几句“云头火方赤,柳下风微凉”,则是诗人在旅途中观察到的一些自然景色,如天空中闪烁的火星和柳树摇曳的风声。这些景象虽然美丽,却无法带给诗人任何安慰和希望。相反,它们反而增添了旅途中的孤独和凄凉。

此诗通过对旅途中的种种艰难困苦进行详细描写,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辛酸之情。同时,诗中的比喻和描绘手法也使得整首诗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