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喧忽阒还至静,人马中衢扫繁影。
元都咫尺通上霄,北斗垂珠络天井。
心狐宝髻朝紫真,蟠斿五彩车辚辚。
琅然风起散琼蕊,香在虚空碧烟碎。
水木森湛晶为台,玉露上灌莲掌开。
凌飙挂笛向溟渤,万耳侧听仙乐回,眼中之人谁乐哀?
【注释】
元夕:农历正月十五,又称元宵节或灯节。
吴阊(chān):古地名,泛指苏州地区。纪游:记述游览的诗文。
群喧忽阒(qù)还至静,人马中衢扫繁影:喧闹突然寂静下来,人马在大道上行走,车马的影子在道路上晃动。
元都:京城。咫尺:非常近。通上霄:直通天上。
北斗:星名,即斗宿。垂珠络天井:北斗七星像串起来的珠子一样,从井宿(二十八宿之一)延伸到天空。
心狐宝髻朝紫真,蟠斿五色车辚辚(lín lín):心猿意马般的心猿在朝拜紫色的神真,五彩缤纷的车缓缓行驶。
琅然风起散琼蕊,香在虚空碧烟碎:风声如琅琅琴声,飘散着如玉花蕊般的香气,如同碧烟一般消散。
水木森湛晶为台,玉露上灌莲掌开:林木茂盛,清澈如水晶般的水面上,莲花的花瓣张开,好像用玉露浇灌。
凌飙(biāo)挂笛向溟渤(míng bō),万耳侧听仙乐回:凌厉的北风吹动着笛声,仿佛来自遥远的天宫,让万籁俱寂中的人都感到愉悦。
眼中之人谁乐哀?:眼前的景象,让人欢喜让人忧伤。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元宵佳节夜晚景象的诗。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将元宵之夜的美丽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人生、对世事的感悟。
首联“群喧忽阒还至静”,以喧闹突然寂静下来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人马中衢扫繁影”,则展现了元宵夜晚人潮涌动、车辆往来的景象。这两个画面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热闹而又有秩序的元宵之夜图景。
颔联“元都咫尺通上霄,北斗垂珠络天井”,则将元宵之夜的美景推向了高潮。诗人以“元都”代指京城,表达了对于繁华都市的向往之情;而“北斗垂珠络天井”则以北斗七星为比喻,形容元宵之夜的星空之美。这一联不仅展现了元宵之夜的美景,更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高度赞美。
颈联“心狐宝髻朝紫真,蟠斿五色车辚辚”,则以心猿意马的形象来描绘元宵之夜的浪漫氛围。心猿意马般的心猿在朝拜紫色的神真,五彩缤纷的车缓缓行驶,这些都充满了浪漫色彩。这一联不仅描绘了元宵之夜的浪漫氛围,更通过动物的形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尾联“琅然风起散琼蕊,香在虚空碧烟碎”则以风起时飘散的花香来结束全诗。风起时,花香随风四溢,仿佛整个夜空都被香气所笼罩。同时,诗人也将这种香气比作碧烟一般消散,形象地描绘了花香的弥漫与消散。
这首诗通过对元宵之夜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而浪漫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对于世事的感悟。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也通过对动物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