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屋灯火明,邻婺夜方织。
勤劳关养生,岂真昧安息?
在天与之生,自食各有力。
手足非疲癃,安可仗人德。
富儿托先荫,未经穷饿逼。
衣食虽华腴,于世讵堪式?
田牛倘习牵,吾当艺黍稷。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离失所之时创作的。以下是逐句的翻译:

  1. 隔屋灯火明,邻婺夜方织。
  • 隔着墙壁的人家亮着灯光,旁边的人还在织布。
    注释: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辛勤的夜晚景象,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这种勤劳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1. 勤劳关养生,岂真昧安息?
  • 如果只是因为勤劳而忽略了养生,那岂不是在追求安逸的同时牺牲了健康?
    注释: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劳动与养生关系的思考,强调了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关注身体健康。
  1. 在天与之生,自食各有力。
  • 就像上天赋予了生命一样,每个人应该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取食物。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公平正义的坚持,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不应该依赖他人。
  1. 手足非疲癃,安可仗人德?
  • 即使是手脚不便的人,也不能依赖他人的恩惠。
    注释:这句话强调了自立自强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不要依赖他人的帮助,而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奋斗。
  1. 富儿托先荫,未经穷饿逼。
  • 富有的孩子可以依赖家族的庇护,但他们还没有经历过极度贫困的折磨。
    注释: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现实,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1. 衣食虽华腴,于世讵堪式?
  • 虽然衣食无忧,但是这样的生活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难以效仿的。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现有的幸福时光。
  1. 田牛倘习牵,吾当艺黍稷。
  • 如果有机会学习耕作,我会选择学习种植粮食,以此来谋生。
    注释: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农耕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敬意。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对比和反问等修辞手法,诗人表达了对勤劳、自立、公平正义等价值观念的坚持和推崇。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矛盾和困惑,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和展望。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