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因缘祖葛尼,石火山川大利亚。
妄资铅汞外升沉,难结胚胎免凋谢。
吁嗟乎,皇煌帝谛人续人,归之者鬼伸者神。
六十四周风水火,佛氏尚畏三劫轮。
斯时渺渺均何存,无或见见无闻闻。
但觉大圜而外我身在,扫刮乾垢摩坤尘,飘飘泛泛随无垠。
这首诗是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哲学思考。以下是逐句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 文字因缘祖葛尼,石火山川大利亚。
- 释义:语言的因缘关系就像祖葛尼(一种神话中的生物)一样神秘,而山石和河流在大地上仿佛是一块巨大的石头。
- 注释:这里的“文字因缘”指的是语言的因缘关系,即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祖葛尼”是一种神话中的生物,象征着神秘和不可思议的存在。“石火山川”形容山石和河流的坚硬和永恒,与“大利亚”形成对比,强调了自然的伟大和不朽。
- 妄资铅汞外升沉,难结胚胎免凋谢。
- 释义:试图从外部寻找生命的根源,但难以找到真正的胚胎而避免其凋谢。
- 注释:这里的“铅汞”指的是人体中的精气神三宝,即肾精、肺气、心志,它们被认为是生命的基础。而“外升沉”则是指人的命运和生死,暗示着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难结胚胎”意味着在追求生命的真理时,人们往往难以找到真正的内在根源,只能通过外在的方式来寻求生命的意义。
- 吁嗟乎,皇煌帝谛人续人,归之者鬼伸者神。
- 释义:啊,辉煌的帝谛,让人继续繁衍生息,归附于此的人是鬼也是神。
- 注释:这里的“皇煌帝谛”指的是宇宙万物的根本道理和规律,即“大道至简”,只有掌握了这个原理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人续人”意味着人类通过繁衍后代来延续自己的血脉和文化传统。“归之者鬼伸者神”则是指那些能够领悟到这个道理的人,无论是鬼还是神都能得到解脱和升华。
- 六十四周风水火,佛氏尚畏三劫轮。
- 释义:四十九年中,风调雨顺地迎接着四季的变化和天地间的灵气,佛教徒还害怕这三重劫难。
- 注释:这里的“六十四周”指的是四十九年的时间跨度,而“风水火”则是指自然界中的各种气象现象。“佛氏”指的是佛教徒,他们对于生命和世界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三劫轮”则是指佛教中所说的三种劫难,包括地狱、饿鬼道和畜生道。佛教认为人类在这漫长的劫难中会经历各种痛苦和磨难,最终通过修行和觉悟来获得解脱。
- 斯时渺渺均何存,无或见见无闻闻。
- 释义:此时世间一切都那么渺小而虚无,没有人能见到或听见任何事物。
- 注释:这里的“渺渺”形容世间的一切都显得非常微小和微不足道,无法察觉和感知。“均何存”则是在感叹世间万物都是如此短暂和易逝,没有谁能真正地留下痕迹和记忆。“无或见见”则是指在这样的世界里,没有人能看到或听到任何事物,只能感受到周围世界的宁静和寂静。“无闻闻”则是指在这样的世界里,人们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和其他微弱的声音,无法听到任何其他声音,也无法感受到外界的喧嚣和热闹。
- 但觉大圜而外我身在,扫刮乾垢摩坤尘,飘飘泛泛随无垠。
- 释义:只觉得身体之外还有更大的空间,扫去身上的污垢,摩挲着大地的尘土,我飘荡在无边无际的空间中。
- 注释:这里的“大圜”指的是整个宇宙或者整个世界,它包含了一切事物和存在。“我身在”表示自己虽然处于身体之中,但实际上却可以超越身体的限制,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感受。“乾垢”指的是身体上的各种污垢和杂质,这些污垢会影响到我们的视野和感受。“摩坤尘”则是在摩挲着大地上的尘土,这代表了我们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知识的过程。“飘飘泛泛”形容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漂泊不定和无定向感,暗示着我们对于生活和命运的无奈和迷茫。“随无垠”则是指在这样一个广阔的世界中,我们可以自由地游走、探索,享受其中的美好和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