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多不平事,天意难遍雠。
已有风雨声,飒飒生梧楸。
万鸿下寥阔,静女方闭楼。
低蹙蛾眉青,黯若枯猿愁。
赴选供下御,六宫迥无俦。
颇怜西家施,逝作江湖游。

【注释】

元:指代作者。

上舍:官署,指国子监。

观海卫回龙庵:观海卫,在今广东雷州半岛;回龙庵,在观海卫内。这里指代观海卫内的回龙庵。

揽景兴怀:即“揽景兴怀”句意。以景兴怀,即触景生情,因景生感。

托以歌咏无伦次也:把所要抒发的感情写成诗歌没有章法可循。

天意难遍雠(仇):天意难以全部报复。雠,仇视。

飒飒生梧楸:飒飒声中梧桐和楸树发出声音。飒飒,风吹的声音。梧桐、楸树皆为落叶乔木,常绿者少,故以之象征秋风萧瑟。

万鸿(hóng)下:无数大雁南飞。

廖(liào)阔:辽阔。

方:方才,才。

低蹙蛾眉青:双眉低垂如蹙,颜色显得青色。蛾眉,形容女子的眉毛弯长而细。

黯若枯猿愁:脸色苍白,神情憔悴,好像一只被折磨得死去活来的猿猴一样。

供下御:供职于朝廷。

六宫:古代帝王妻子所居之处,借指后宫。

西家施:指西施,古代美女。

【译文】

世间不平事很多,上天安排的事情难以完全报答。

已有风雨之声,飒飒声响梧桐楸树。

无数大雁向南飞去,静谧的楼阁刚刚关闭。

低垂双眉,颜色显得青色,神情憔悴,像一只受到折磨而死活的猿猴。

应选赴任供奉皇帝,但六宫之内没有同类。

很可怜西施那样的美女,她却离去到江湖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明人陈子升的《感旧》诗组中的第八首。陈子升曾为明代东林书院的讲学家、名士,他一生致力于讲学活动,与许多文人有交往。他的作品大多表现了对世道的不满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此诗便是其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在看到世事不公和人间悲剧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之情。全诗以写景开篇,然后通过具体描绘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最后以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结束全诗,形成了一种由外及内、由浅入深的艺术结构。

首二句“世多不平事,天意难遍雠”,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不公的感叹以及对天道的怀疑。他认为世上的不公平之事太多,上天似乎也无法一一报复。诗人用“天意”一词,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深深忧虑和对理想社会的热切期盼。这种情感贯穿全诗,成为整首诗歌的主题。

接下来的两句“已有风雨声,飒飒生梧楸”,描绘了一幅风雨来临的景象,同时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感受。风吹过梧桐和楸树,发出飒飒声响,这声音似乎预示着暴风雨的到来。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安和对未来的担忧。

接下来两句“万鸿下寥阔,静方闭楼”,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大雁南飞,群鸟归巢,而高楼之上却无人应答。诗人通过对这幅画面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低蹙蛾眉青,黯若枯猿愁”,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将自己的眉头低垂,面色显得青色,形容自己的忧愁和悲伤如同枯萎的猿猴一般。这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更加生动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最后两句“赴选供下御,六宫迥无俦”,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诗人希望能够有机会进入朝廷,为皇上服务,而后宫中其他嫔妃则无人可比。这种美好的愿景,成为了诗人心中的理想目标。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动作,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具体的形象和生动的细节,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其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